[专家点评] 明董其昌 行书轴 [专家点评]明董其昌行书轴此为董其昌的“行书轴”。萧散简远而又秀逸虚灵的行书轴是董其昌自作的五言诗,该行书取法晋唐,用笔内涵丰富,在笔的运用中完成点画的各种形态,气贯韵满,虚实结合,由此生动变化而曲尽其妙。在章法上则讲究疏密相间,以字距大、行距大形成疏朗的调子,将结体的美与行间的空白产生有与无的对比,因而造成萧散简远的意趣,又有耐看的内涵。此书作完全展示了董其昌秀逸虚灵的书法风貌。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候乙青铜尊、盘 [专家点评]战国早期曾候乙青铜尊、盘战国曾候乙青铜尊、盘附图这套战国早期的曾候乙青铜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通高41.6厘米、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这套青铜器由尊和盘组成,尊置于盘中,也可以分开。尊盘的口沿附加精细、繁褥的透空附饰,系采用“失蜡法”铸成。尊盘铸有变形龙纹和龙形附饰,显得十分华丽精美。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专家点评] 明 朱小松制紫檀福寿如意 [专家点评]明朱小松制紫檀福寿如意这件福寿如意,长4l厘米。紫檀随形巧雕松树,如意云头纹,创意新颖,造型古朴,包浆亮丽,不愧为一代名家的作品。朱小松,明代刻竹艺师,朱鹤之子。字清父,号小松,名缨,嘉定人。清代金元钰《竹人录》:“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
[专家点评] 金 木椅 [专家点评]金木椅这件木椅出土于大同市金代阎德源墓,通高20.5厘米,座面10.5厘米。杏木材质,取圆材...。椅搭脑呈圆柱状通直超长,靠背板与立柱微向后弯,靠背板的两侧起边线。座板厚实,扶手与搭脑出头作法一致,横截面未做任何修饰,四腿垂直。椅腿、立柱及扶手皆为圆柱形倒收分,颇为有趣。四面曲线形牙条,管脚枨偏高。此椅造型标准,端庄古雅。
[专家点评] 清 佚名竹林七贤笔筒 [专家点评]清佚名竹林七贤笔筒此件笔筒高15.6厘米,口径15.2厘米。采用浮雕与留青相结合的技法,用刀如笔,刻竹林七贤图。山石耸立,老松葱郁,竹林繁茂,重重叠叠的松针,纤细如毫,节节上升的竹子亦极具质感。七贤形神兼备,或抚琴,或对弈,或闲步,或吟诗,清静逍遥,其乐融融。虽无款识,亦可推断为名手所制。此件笔筒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商 铙(一套三件) [专家点评]商铙这套编铙有三件,大件,通高19厘米,铙间13.6厘米;中件,通高16.4厘米,铙间12.1厘米;小件,通高13.7厘米,铙间9.6厘米。重量从大到小依次是,1.37千克,1.01千克,1.07千克。该套编铙大小相次,属宽腔型。腔体的宽大于高,横断面呈合瓦形,口部两端尖锐,两侧内陷,腔底于柄相通。柄下部加厚成箍状。铙体两面饰梯形阳线方框及兽面纹,方框以上有梯形突起。该套编铙现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 核桃木六方香几 [专家点评]明核桃木六方香几几面为六方外形,内凸起一圆,十分少见。面板与托腮等厚并打洼,工艺讲究。腿足三弯,俗称“蜻蜓腿”,轻盈落在台座式托泥之上,上下呼应。云头状披肩式牙板为山西家具独有装饰风格,俗中见雅。最为奇妙的是,高束腰中挖鱼门洞,变化有序。
[专家点评] 明 方于鲁制摽有梅墨长 [专家点评]明方于鲁制摽有梅墨长此为方于鲁制的“摽有梅墨”,长13.3厘米,宽5.9厘米,高1.6厘米,长方形。方于鲁是仅次于程君房的制墨家,亦歙县人。方于鲁也有墨谱,即《方氏墨谱》,收墨样三百八十五式,各尽其妙。方的东西得自于程颇多,“摽有梅”亦见于《程氏墨苑》。邢侗《墨谈》对罗、程、方三家评曰:“罗龙文是豪游哲匠,程君房可称墨家董狐,方于鲁殆末季乌衣侨肸。”
[专家点评] 清郎世宁 秋菊双鸟图 [专家点评]清郎世宁秋菊双鸟图此为郎世宁的《秋菊双鸟图》,绢本设色。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采用西画颜料,中西风味兼容并蓄地交集于同一画面。但依照中国花鸟画“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的尺度来衡量,画面就显得有些零乱。
[专家点评] 明黄道周 榕颂 [专家点评]明黄道周榕颂此为黄道周的“榕颂”,绫本楷书,10个册页,每页12.5X23.8厘米。藏于东山县图书馆。全文857字,字迹于清劲中有腴润,秀雅中有刚健。《榕颂》是黄道周仿屈原《橘颂》文体写下的传世名篇,他把榕树作为人伦表率而大加赞赏,勉己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利人、坚定。《榕颂》既是黄道周少有的传世手稿,也是他的著述与书法代表作品之一,经福建文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