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概况

   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以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也轰然倒塌,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此后慓悍的...

雅尔塔体系的负面影响

   1945年,一个新的世界出现了。因为这一年实现了从战争到某种形式的和平过渡,这一年出现了新的雅尔塔格局和两个超级大国对立主导下的新的国际秩序。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几乎无不打上雅尔塔体系的深深烙印。无疑,雅尔塔体系对战后整个国际形势产生...

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 *** 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

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几个问题

   自然经济解体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之一。这一问题散见或隐含于教材的诸多章节。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  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 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

君权统治与康乾盛世

   宋朝以后,中国古代少有盛世景象,但在17、18世纪,当封建社会快要败落的时候,却出现了康乾盛世。而清代盛世的再现,是在满族君权下形成的。  康熙8岁即位,16岁亲政,首先诛杀权臣鳌拜而乾纲独断。他是一个勤劳的皇帝,其晚年自述:“予年将七旬,在...

北洋军阀割据时,河南省为何独“逍遥”?

   当笔者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时,有几位学生针对《北洋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向我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重要省份,与它相邻的周边七个省份无一不被军阀割占,为...

“春天”是什么?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上册第109页第三段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里的“春天&rdquo...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在高三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专题复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几点认识

   1927年8月,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 为了开创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先后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大多遭到失败,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得以生存。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红色政权只有坚持 *** “工农武装割据&...

维也纳会议缘何未过分削弱法国?

维也纳会议缘何未过分削弱法国?  轰轰烈烈的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欧洲列强在维也纳召开了国际性会议。力图消除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所造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恢复欧洲封建秩序。毋庸置疑,法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危险。但法国在此会上只是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