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中国宋代史学名著。三朝,指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续资治通鉴长编也不加考辨。此后,徐梦莘又继续编纂了《北盟集补》50卷,但早已失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国宋代史学著作。宋宁宗嘉泰二年,写成《朝野杂记》甲集,记叙了从建炎元年至嘉泰二年的史事。嘉定九年,又完成了《朝野杂记》乙集,仍按甲集的规模和精神,分门别类,三朝北盟会编续记朝野诸事,补充了甲集的缺载。虽以杂记为名,但其体例“实同会要”,因而与作者的另一部编年体的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补充。
文献通考 简称《通考》,共348卷。《通考》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各朝正史、历代会要、《资治通鉴》等史书外,还采用了私家著述的史书、传记等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因为作者企图通过这些资料,对各项典章制度进行融会贯通、原始要终的研究,故取名为《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对宋代典章制度的记述特别详细,约占全书的一半以上,可以订正、补充《宋史》诸志的地方甚多;对历代制度演变的评论颇多独到见解,实为研究宋史的一部基本史籍。
通志 通志,同名条目,分别指:通志(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纪传体通史。全书200卷,作者郑樵,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撰成。通志(年号),文献通考为中华民国初年四川起义起事者察都的年号,1915年,前后共1年。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著作。前集20卷,分制度15卷,边防5卷。通志《武经总要》广辑...资料,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北宋前期的...制度;注重战术和技术的结合,介绍兵器、火器、战船等...器具,并且在营阵、器械等部分大量附图;...理论和战例故事结合,既言法而又言事与人。这些对于中国...学术史和兵器技术史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中国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初名《太平总类》。特点四部书当中,《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太平御览》征引古书相当丰富。从本书首册所列《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中可以见到所引之书为1690种。太平广记明胡应麟认为此书记载晋、宋以前的事,得之《修文殿御览》,齐、梁以后得之《文思博要》。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中国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20余人共同编纂。书中约1/10是南北朝作品,9/10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刻本140卷和明刻本860卷配齐影印,并附录了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及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中国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历8年成书,总计有1000卷,诏题名《册府元龟》。《册府元龟》北宋本已无全帙,南宋本仅存8卷,明抄本舛错颇多,至不能句读。陆心源藏有北宋残本483卷,与崇祯本校勘,将宋本多出页数、条数撰成《〈册府元龟〉题跋》,后其书流入日本静嘉堂。清道光年间,刘文淇、刘毓嵩等为岑建功校《旧唐书》时,即受益于《册府元龟》许多。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追述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晚年追忆昔日旧京的繁盛,写成《东京梦华录》10卷,书中分别记载东京城池、河道、宫阙、衙署、寺观、桥巷、瓦市、勾栏,以及朝廷典礼、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物产时好、诸街夜市,反映出当时都城官、私手工业作坊、商业、文化、交通的发达情况和东京的风貌。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东京梦华录》的标点本。
金史 东京梦华录《金史》纂修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五年十月,辽、金、宋三史告成。元人修《金史》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有金代实录,又经元好问、王鹗等补充,元初以来又经几次修撰,实际上是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卒成书不同,故在三史之中号称最善。《金史》于元至正年间刻成。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金史》标点校勘本,是较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