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美洲帝国: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但更先进的印加人反而不如阿兹特克人抵抗的要激烈。这很有可能是阿兹特克人的权力结构所决定的。但在途中,阿兹特克人抓住机会发起了成功的袭击。虽然阿兹特克人赢得了胜利,但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疫情却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虽然阿兹特克未能避免灭亡的结局,但阿兹特克人由始至终一直在顽强地对抗西班牙人,奋战到了最后一刻。西班牙人一直到最后都打的非常吃力比起阿兹特克人而言,印加人的表现则要差不少。

北洋军阀大佬的私产:曹锟5000万以上 徐世昌1000万

其中一些至今都很出名的人物财产额如下:曹锟5000万元;张作霖5000万元;徐世昌1000万元;黎元洪100万元;阎锡山3000万元;段祺瑞150万元;张勋1000万元;徐树铮800万元;张敬尧500万元;卢永祥700万元;王怀庆400万元。但徐世昌特别好财,150万几乎全部独吞。此人也提到徐世昌上任贺礼的150万元。看来,《民视日报》说徐世昌有1000万家私,未必算夸大之辞。《民视日报》列举曹锟的财产为5000万元。

府院之争的由来及实质 美日在府院之争中的影响

早在府院之争之前,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就存在很激烈的权力斗争,所以第一次府院之争就是来自于二人之间的权力冲突。致使第一次府院之争最终激化的事件是段祺瑞和黎元洪在对德问题上,而美国和日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知,府院之争由来已久,它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对立态度最终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因此其实质是美日在中国的争夺。

... 运动的导火索是谁点燃的 徐世昌在 ... 运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众所周知,...运动的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但这根导火索到燃烧起来还需要有人提供火种,而点燃这根的导火索的其实就是当时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徐世昌。他在...运动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如果说“...”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的话,那么徐世昌此时则有意点燃了这根引线。当天,在总统府,徐世昌的外交...会已决议拒绝签约,汪大燮、林长民将致电代表团拒签电稿送呈徐世昌总统,徐阅后交给...准备拍发。

先秦游戏知多少?

先秦人的生活还挺多姿多彩的,尤其是贵族。您越到先秦会发现那时人们的项目还是很多的。本来是先秦时期,军事训练的一部,后来走进竞技场成全了当时人气最旺的观赏游戏之一啊。穿越先秦看看两千年多前的相扑比赛也满意思。先秦除了户外游戏,室内小游戏也很多啊。六博,是先秦至汉代都流行的游戏,带有一点赌博性的桌游。这妥妥是先秦人最喜欢的游戏啊。

府院之争的演变 民初府院之争原因分析

民国法律确立了所谓的内阁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民初的中国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变异,以至于演变成为民国初年的府院之争。府院之争的产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3月8日,绝交咨文盖印,10日、11日,众参两院分别通过此案。但此时之府院之争已不同以往。此次府院之争的焦点,乃以何种方式统一全国,实质是为各自的利益而战。

何晏尽全力推行的政治改革为何很快以失败草草收场?

何晏的运气不差,只熬了六年,曹叡也死了。>曹爽>何晏这个人,爱出头又太较真,完全不适合混官场。何晏大概抱着这样侥幸的心态,想在这个位置上开始一场酝酿了很久的“正始改制”。因而古往今来,锐意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好下场。>何晏>何晏太想解决汉末以来有能力的人却在野不在朝的问题,却不知道这个问题本就解决不了。可是何晏不行,他的高傲决定了他对于最优的痴迷。

第二次府院之争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府院之争的要害是什么

袁世凯死后,北洋...府院之争愈演愈烈,第一次府院之争以黎元洪的辞职和冯国璋的上台结束,第二次府院之争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上演。它的要害又是什么呢?第二次府院之争是指冯国璋和段祺瑞之争。段祺瑞将第一次府院之争时的“朋党”继续扩大,组织了一个安福俱乐部,进而形成安福系,并最终组成了安福国会。段在新府院之争中占得先机。而第二次府院之争的要害,其实在于施政理念。

内战中哪位开国将帅共歼灭 ... 军245余万人

核心提示:据军史资料,在解放战争中,第三野军共歼灭...军245余万人,而同期林彪领导的第四野战军,歼灭...军为180余万人。这次战役全歼...军第一王牌主力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粟裕大将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1947年,蒋介石对我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双方在孟良崮展开争夺战,华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军“王牌中的王牌”整编74师3万余人。

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演习,险些葬送诺曼底登陆的最后胜利

>演习地点选择在地理环境近似诺曼底的英国海滨小村斯托肯汉姆附近的斯拉普顿海滩,演习定于1944年4月27日黎明开始。盟军“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的隐忍如此彻底,以至于德军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鱼雷艇实际上已经发觉的是一次将要葬送纳粹德国的重大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