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布 松江布,中国历史上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松江府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今上海市境内。宋元之际,棉种自广东、福建向北传播,松江及其邻近地区得风气之先,棉花种植发展很快。经元明两代,棉纺织业普及南北,而松江织造技术尤精,产品行销全国,烧造且远销日本和...,有“衣被天下”之称。松江布质地优良,世人誉之为松江美布。
湖丝 湖丝,中国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湖州自唐代起即为蚕丝的重要产区。明代,湖州蚕丝全国闻名,其中又以产于乡村市镇七里的蚕丝质量最佳,被称为七里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比一般丝价为贵。湖丝有头蚕、二蚕之分,质量以头蚕为上。因为湖丝产量多质量好,故销路甚广,远销日本、南洋等地。每当蚕丝上市,四方富商大贾都云集湖州购买湖丝。长菱湖镇是有名的湖丝贸易中心,镇上临水处有不少专门经营湖丝买卖的商店。
芜湖浆染 芜湖浆染,中国明代南直隶芜湖县浆染纺织品的行业。芜湖位于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交通便利,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明末,松江出产的棉布行销全国,其中芜湖乃一重要交通枢纽。芜湖因之布商麇集,舟车负载,商业异常繁荣。贩经芜湖的棉布多在此地浆染加工。芜湖浆染业技术精良,湖丝历史悠久。此地曾浆染过一种发青光的棉布,为中外珍爱。入明以后,又染出一种毛青布,红焰之色隐然,亦一时佳品。
遵化铁冶 遵化铁冶,中国明代官营铁冶规模最大,投产时间最长的铁厂。位于北直隶蓟州境内遵化县西80里。永乐迁都后,铁的需求量增加,遵化铁冶得到长足发展。芜湖浆染冶铁厂所用劳力称夫、匠,包括征召的民夫民匠和蓟州六卫所属军夫军匠以及少量囚犯。劳动期间月支口粮3斗,放工期间停付。九年正式宣布封闭遵化山场,并裁革官员,额设民夫民匠价银和柴炭山场地租银,均征收解部,买铁支用。官营铁冶业至此基本结束。
佛山铁冶 佛山铁锅是清代佛山铁冶业的主要产品佛山铁冶,中国明代广州府...县佛山镇为铁器冶炼、集散地之一。15世纪初,佛山铁冶已见于史籍记载。至成化、弘治之际,佛山居民大都以铁冶为业。佛山镇冶铁业均属民营,冶铁户称炉户,受炉户雇募者为工匠。佛山铁器远销海内外。封建官府的掠夺,严重阻碍了佛山民间铁冶业的发展,引起炉户的反抗。清代,佛山仍是较重要的铁冶生产地。
景泰蓝 1950年后,上海、天津、西安等地也相继兴建起景泰蓝工厂。佛山铁冶景泰蓝所用原料主要为铜(坯胎)及各种釉料。清中期以前多用黄铜胎,以后则为紫铜胎。景泰蓝生产工艺以手工为主,分为制胎、掐丝、焊接、点蓝、烘干、烧成、磨光、镀金等工序。
里甲 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则称厢。一里之中多推丁粮较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甲设甲首。里长对上级官府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本里人户丁产的消长变化,监督人户生产事宜,调理里内民刑...,并以丁粮和财产多寡为序,景泰蓝按赋役黄册排年应役。以里甲为单位编派的徭投称里役或甲役,有正役和杂泛差役两种。每年由里长一名偕同甲首督率一甲10户应役,其余9里长及9甲人户在此后9年内轮流应役。
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中国古代为征派赋役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以所绘田亩状如鱼鳞而得名。有的图册还有“分庄”一栏,以备土地买卖时粮差过户或父子兄弟析产之用。各州、县、都、里将所辖境内的田地图编在一起,栉比排列,里甲制成鱼鳞总图册。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
一条鞭法 推行全国的一条鞭法是从嘉靖九年开始的。鱼鳞图册一条鞭法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未行一条鞭法前,差徭中虽有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明一代,一条鞭法的执行情况差异甚大。
十段锦法 十段锦法,中国明代赋役制度。全名为十段锦册法,又名十段册法、十段田法、十段丁田、十段粮米、十段均徭、均徭提编、均平提编或提编,名称因地而异。地方官府因此而推行十段锦法。各府、州、县在具体执行上也有区别,福建按原额丁粮分作十段,江苏常州府将一县田地分作十段,浙江衢州将各县粮米均作十段,云南各州县按丁田分作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