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使

防御使,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要地,掌本区...,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节度使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转运使

首见于唐,是主管漕运的使职,后与盐铁使合并为盐铁转运使。自裴耀卿为使后,江淮转运使遂为常设使职。自刘晏后,盐铁、转运逐渐合为一使,称盐铁转运使。防御使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辽、金两代于各路设转运司,金中都转运司称都转运司,各以使领之,掌管征解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等事务。元在产盐各省区设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又称转盐运使,专司盐运。

盐铁使

盐铁使后与转运使合为一职,称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以后,二使常由一人兼任,于是盐铁使与转运使变为一职。德宗时,户部侍郎韩回建议山泽之利宜归王者,自此,转运使矿冶征税权收归中央,由盐铁使专掌。茶在唐代认为是山泽之利,故其征税也由盐铁使主管。盐铁使为财经要职,常以重臣领使,或由宰相兼任。后来,盐铁使与转运使合为一职,其下属机构亦皆合并。

枢密使

宪宗时,置左右枢密使。枢密使的职务本来只是接受表奏,上呈皇帝,又将皇帝意图传达给中书门下(宰相起上传下达的作用。但枢密使既接近皇帝,预闻机密,皇帝意旨又由他传达,就易于弄权用事。唐代后期,两神策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并称四贵,他们拥立皇帝、任免宰相、处理军国要务,有时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后唐时枢密使权重,势压宰相。五代时战争频繁,...机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枢密使也常任用武官,逐渐形成枢密专掌...的倾向。

参知政事

开宝六年,参知政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轮班知印,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建炎三年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南宋亡。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乾德二年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

审官院

土豆有朝一日直霜有有有有有仍睡睡扔的“审官院384524”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参知政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衙

三衙,①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猛安谋克

猛安是千夫长,谋克是百夫长。大概在天会十一年左右,金统治者创行屯田军,将在东北地区的女真猛安谋克迁入内地。这种屯田猛安谋克人户实际上是以女真人充任的世袭职业军户。猛安谋克人户平时在训练之余,从事农业生产。分散各地的女真猛安谋克户往往将所受田土租与...佃农耕作,收取地租,甚至恃势抢占民田,猛安谋克不事生产又疏于训练,战斗力逐渐衰弱。

厢兵

招募厢兵一般不讲求体质,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厢兵。宋代的厢兵从事各种劳役,诸如修建、运输、邮传等等。各种番号的厢兵一般有都和指挥两级编制,并以指挥为单位,禁兵分驻于各州府,或直属某些机构,部分厢兵还有军一级的编制。于是厢兵遂分教阅和不教阅两部分。宋神宗时,又将教阅厢兵升格为下等禁兵,于是厢兵又成清一色的役兵。

蕃兵

蕃兵,(中国宋代西北边境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地方兵种。熟户是指靠近宋朝沿边,并接受宋朝统治的羌人。自北宋中期,为了对付西夏,给羌人部族的大小首领封官,由他们分别统率本部族壮丁,组成蕃兵,厢兵宋神宗时实行将兵法,蕃兵有的单独组成“将”的编制,有的与汉兵混合编组。宋廷除了对蕃部分配耕地外,对蕃兵的军官还分等另给“添支钱”。蕃兵虽是宋朝西北的一种地方军,但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为宋军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