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 丁零,即丁零族,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亦作丁令、丁灵、钉灵。而狄历、敕勒、铁勒、特勒等都是“丁零”的音变。公元前200年左右,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掳掠和残酷压迫,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汉宣帝本始二年冬,丁零、乌桓、乌孙向匈奴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神爵元年(前61)前后,丁零又几次袭击匈奴。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
室韦 源于东胡,在南为契丹,在北号室韦。后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5部,均为突厥所役属。南室韦渐分为25部,丁零每部酋号称“余莫弗瞒咄”。北室韦分为9部,部酋称“乞引莫贺咄”,每部又有三“莫何弗”为副。唐代室韦分布益广,其中居今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兀室韦”,据说是蒙古部祖先。室韦与唐朝关系密切,不时遣使朝贡,接受唐朝所授官职。10世纪契丹建立政权过程中,部分室韦并入契丹。
南诏 南诏自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起至902年郑买嗣灭南诏,共165年。南诏国的建立和对云南地区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南诏文明的兴起。国号南诏国共有4个国号。南诏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地方政权。南诏主管...事务的高级官员称大军将,属于一种荣誉职务,节度使、都督、清平官、曹长均可领有。经济南诏社会经济发展颇不平衡,而以滇池与洱海地区水平最高。
契丹 与奚同为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北魏始见契丹族名。现代多数研究者认为今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另一种观点认为“契丹”的“契”可能与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有关;“丹”相当于西域语中的“斯坦”,表示所在地之意。在“段”前冠以“大”字,而称“契丹”。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是后,契丹附于后突厥。
党项 党项,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系古羌人的一支,故又称党项羌。契丹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党项人面具今青海河曲至四川西北一带山谷间。留在故地者役属吐蕃,吐蕃称之为弭药。安史之乱以后,因吐蕃与党项联兵入侵,唐又徙散居在灵、盐、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至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地区。此后居夏州者称平夏部,居庆州者称东山部,居夏州以南者称南山部。蒙元时蒙古人称党项及其所建西夏为唐兀或唐兀惕。
靺鞨 靺鞨,隋唐时活跃在中国东北部的民族。周秦到西汉时称为肃慎,东汉至魏晋又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到隋代,勿吉被称为靺鞨,部落数十,主要有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七部,各部相距二三百里。其俗多穴居,妇女服布裙,男子衣猪狗皮。其后,由粟末贵族为主体、联合一部分高句丽贵族建立的渤海政权强盛,黑水及其余靺鞨皆附属于渤海。
突厥 581年佗钵死,汗室内讧,导致582年摄图取得汗位和583年东西突厥的对抗,突厥分裂为东、西汗国。阿波投奔达头,达头协助他收集旧部近十万骑,开始与沙钵略互相攻击,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汗国。乘隋末唐初的混乱局面,东突厥内部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连年侵袭唐境,并与吐蕃呼应,为后突厥最盛时期。默啜在位25年,武功虽盛,而兵役严重,突厥部众及所役属的铁勒、回纥等部落不能忍受。
铁勒 柔然汗国衰落,铁勒诸部起兵反抗,但遭到以阿史那土门为首的突厥的邀击,结果5万余落降附突厥。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铁勒诸部受其役属,铁勒牧民成为突厥骑兵的重要成分,东西征讨,皆资其用。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被驱逐后,便入朝并留居于隋,达头之孙被立为射匮可汗,西突厥复振,契苾、薛延陀两部去掉可汗称号,铁勒诸部复受突厥统治。646年,唐灭薛延陀汗国,唐太宗至灵州,接见铁勒诸部的使者。
薛延陀 东西突厥分裂后,居阿尔泰山西南部之薛延陀受西突厥统治。此为铁勒建立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然为时不久,射匮可汗统一西突厥,薛延陀等部复被役属。时东突厥颉利可汗税敛苛重,境内诸部多叛归薛延陀。东突厥既灭,其余众降唐,徙居漠南,漠北地区遂为薛延陀所有。唐册立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以统领漠南突厥,为唐朝北边屏障,以防薛延陀。唐遣崔敦礼、李勣击之,咄摩支降,薛延陀汗国遂亡。
吐谷浑 吐谷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640年,黠戛斯唐以弘化公主妻诺曷钵,加封青海王。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