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哪里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在哪里

>关于朱元璋的出生地,是哪里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生在凤阳,这没有疑问。在《实录》当中和朱元璋的回忆当中,都说他自己出生在濠州钟离之东乡,濠州钟离。65岁,他什么时候生的朱元璋呢?如果他说是生在濠州钟离,朱元璋父亲肯定不是50岁来的。但是现在咱们没办法找朱元璋核对了,这个矛盾留待以后解决。所以虽然有这样一个年岁上的矛盾,但是根据材料推断,朱元璋应该生在濠州钟离。

历史上苏轼有几个儿子? 苏东坡儿子简介及结局

>苏轼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1068年,苏轼娶王弗堂妹王季章为妻,苏迈由王季章抚养。1077年,十八九岁的苏迈娶吕陶公女为妻,1078年生一子箪。1085年正月,苏迈续娶石康伯之女,他还有两个侧室李氏、高氏。1113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皇藏峪龙岗泉岳父吕陶隐居处居住,1119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龙岗泉,终年六十一岁。父亲苏轼去世后,跟着叔父苏辙居颖昌。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去世,逝世后葬于河南郏县。

曹睿是谁的儿子 魏明帝曹叡生父是袁熙还是曹丕

>逝世时间是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如果按《三国志》记载的曹叡享年为三十六,则曹叡必须在建安九年出生,而曹丕纳甄氏正是此年。另据《三国志》卷二《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生于建安十年,断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虽然甄宓是美女,但曹丕本人却相貌平常,不似曹子建风流潇洒,而曹睿生的也是玉树临风,这就让曹丕生疑,导致登帝位后逼杀曹植七步成诗。

揭秘千古暴君李元昊:毒母杀妻抢儿子老婆

元昊大开杀戒,把舅舅一家抛进黄河溺死,又亲手毒死母亲。元昊立国后,他的皇后是野利氏,野利家族权倾一时。不久,有人向元昊诬告说,皇后兄长要造反。元昊勃然大怒,杀了大舅子全家。皇后所生的太子宁令哥大婚,元昊前去主持婚礼。但元昊置舆论于不顾,废掉野利皇后,立没移氏为新皇后。恰在此时,没藏氏之兄觊觎国舅宝座已久,挑唆太子造反。翌日早上,元昊因失血过多,结束了他的一生。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取得东都

李渊占领长安的同时,各地起义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统治中国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宣告灭亡。公元620年,唐高祖派统率大军进攻东都。有一次,李世民亲自带了五百骑兵在阵地上巡视,被王世充发现,发动一万多步兵骑兵突然围上来,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冲到李世民身边,用长矛直刺过来。李世民后面的尉迟敬德飞马赶上,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下马来。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突出包围,两个人又带着骑兵转过身在郑军阵地来回冲杀,吓得郑兵不敢阻挡。

阎崇年揭皇太极死因:三高症患者 死于心梗

皇太极突然病故,由谁接班,未做交代。时亲王、郡王有七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在崇政殿举行秘密会议,商讨皇位继承大政。当时最有希望的是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皇太极的长兄代善提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经会下磋商后复会。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

,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汉景帝削藩的大业中,但是晁错却莫名被汉景帝斩杀。晁错为什么会被汉景帝杀呢?>晁错,《史记》、《汉书》本传作鼂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颖川人。晁错以惩罚诸侯王犯下的小错为名,在短时间内大量削减各主要诸侯王的封地,致使矛盾迅速激化,局势迅速恶化。

周哀王姬去疾简介 在位三月被弟弟杀死的周天子

前441年周贞定王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公元前441年>工龄:三个月>父亲:姬介>母亲:不详>王位继承人:姬叔>弟弟: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西周桓公姬揭>在位仅三个月就被弟弟杀死>贞定王姬介驾崩之后,其长子姬去疾继位,是为周哀王。周哀王的时候,王室的权力地位斗争开始异常激烈,哀王在位仅三个月,哀王的弟弟姬叔杀死哀王后自立为王。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朝第一个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第九位,,汉族,唐肃宗长子。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葬于元陵。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李豫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赢驷的评价

嬴渠梁,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当秦惠文王杀掉商鞅后,天下庶民物议汹汹,大有国人问罪于国君之势,于是,秦惠文王翻过手来,又对朝中世族贵胄来了个斩草除根,其罪名便是勾连山东六国逼杀商君。窃以为,秦惠文王虽不如其父为政的那种厚重大气,但其驾驭朝局,掌控民心方面应在乃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