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公务员”等级与工资介绍

“公务员”等级工资配套化>>吃有标准化的规制,那么大明“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呢?在洪武初年就为他们制定等级工资制,洪武十三年二月大明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并勒于石。>>有“品位”的领导干部、有品级衙门里的一般办事员——吏员和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没品级不入流的行政事务官都一一制定了工资标准,大明帝国“公务员”们都有了生活的根本保障,事情到此为止应该说很好了?

明代“乡饮酒礼”制度介绍

强化乡间教化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推行乡饮酒礼制度。乡饮酒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周代时就已经盛行。明朝开国后参酌唐宋之制,兼“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而定乡饮酒礼。不过明朝的这种乡饮酒礼团聚会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而是充满了严肃的政治色彩。如有屡教不改者或态度恶劣者,那就会被当场宣布为“顽民”。

明代版的“隆中对”:先西后东或先陈后张、先南后北,统一全国

浙东“四先生”到达应天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予以召见,开口便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这就是被人称为明代版的“隆中对”。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朱元璋面临最为危险的敌人,不是他一直欺负的张士诚,而是西线过来咄咄逼人的陈友谅。因此刘基的战略思路是先设法打败一路不断东进的陈友谅,歼灭西线敌人,回过头来收拾张士诚,然后再北伐中原,统一全国。

瓦剌军是在什么时候再也没有进犯明朝的能力了?

于是,于谦等人为了拯救国家,向皇太后奏请立王朱祁钰为皇帝。于谦针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征募新兵,调运粮草,赶制兵器,加强城防。于谦派骑兵佯攻,将敌军引入伏击圈内,用埋伏好的火炮轰击,瓦剌军伤亡惨重,也先的弟弟勃罗也命丧炮口。>>北京之战,使瓦剌军受到重挫,并引起了瓦剌内部的不和。他们再也没有能力进犯明朝了。

方孝孺被“株连十族”是怎么回事?

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陈霁岩治马贩子:虚晃烟雾攻心为上

哪知陈霁岩令购马官不要急于购买,到时候他将亲自去挑马。明天就是缴马限期了,今天陈霁岩才带购马属吏们去了马市。陈霁岩一问价,又比去年高出不少。于是他们派人去找陈霁岩通融,愿降价出售。看看价钱合理了,陈霁岩才下令收马。>>陈霁岩虚发两颗烟幕弹,就制住了那些哄抬马价牟取暴利的马贩子。

张士诚的失败只因胸无大志

张士诚连战连败。攻占苏州后,以张士诚为首的统治集团,肆意抢掠,富户自然难逃,连寺庙也无法幸免于难。可以说,张士诚完全没有远景规划,在政治上的鼠目寸光尽显无遗。迫于无奈,张士诚遣使求和,但这依旧无法避免双方的战争。明明朱元璋的主力已经全部调往西部,张士诚却连几个州县都打不下来,这虽然是因为其军队战斗力薄弱,但与他本人胸无大志也密切相关。张士诚的重要将领吕珍等人见势不妙,先后投降朱元璋。

第三节 招降女真,设立都司

六月,又设置了奴儿干都司经历司,设经历一员。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之后,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明朝...又陆陆续续建了很多的卫所。这样一来使得处于边远地区的奴儿干都司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采取柔化抚恤政策,使奴尔干都司所辖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明朝的关系极为密切。碑文中的官员,有汉族人、蒙古族人、女真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这证明奴尔干都司是明朝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

明朝官职等级

>明朝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明朝1、县——助手有县丞、主簿。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第四章 靖难之役之后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遂继续实施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靖难之役,燕军马上就要攻入皇宫,建文帝化装成和尚,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在历史的帷幕下。可知通使其名,另有目的。其中绝大多数为后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