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

《三国志14》新武将:外强中干的猪突 ... 给陆逊送人头而已

今天(10月21日)日本光荣公司的经典策略游戏《三国志14》更新了最新追加武将信息,这次追加的是一名「”猪突”...,山越族的头目尤突。不过从光荣公司公布的五维数据来看,尽管尤突手持板斧,看起来似乎很威猛,但数值真的看起来不值一提,最高的武力也仅仅只有68而已。在三国演义中并无尤突此人,但在三国历史上却真实存在。在光荣公司的人物卡片上是这样介绍的「”尤突是盘踞在鄱阳郡的刁民之首,获曹操授予的印绶后

见微知著,从荆州将军傅肜之死看夷陵之战的影响

前言在成都...中,有个文臣武将廊,以此来纪念「”蜀汉二十八臣”,这二十八人是三国蜀汉政权刚建立的时候的核心人物。蜀汉二十八臣,又分为文武两列,各十四人。在十四文臣中,傅肜排行第四,仅次于庞统、简雍和吕凯。...二十八臣塑像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傅肜是谁,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在这个十四文臣中,却没有法正的位置,其实这是蜀汉军制、政治斗争以及中国古代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夷陵之战傅肜(róng),益阳人,三国蜀

三国时期两个小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历史长河中将家国丧在小人之手的管理者不胜枚举。无论治国还是管理一个组织,用人都是关键,公道正派、一心为公的人可以促国运昌盛,事业发达;奸诈阴险、自私自利的人,必然使江山易主,国破家亡。

赵云戎马一生的尾声,以及由《云别传》展开的历史观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赵云重大事件之十一——劝阻东征未成章武元年四月,季汉建立。在痛失荆州后,刘备一直在厉兵秣马,整军备战。称帝后刘备把向东吴复仇当做第一目标,意图与背后捅刀的孙权展开决战。

诸葛亮被后世人称为神明,为什么他的儿子,才华却很平凡

对于那样的年纪,能够有自己亲生的儿子,诸葛亮喜悦的心情也是难以言表的,所以他给儿子起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叫做诸葛瞻。通过这些行为,能够让儿子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将来成为国家中的人才。果然在这之后,诸葛瞻的事业也是非常的顺利,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吗?当然不是,是在蜀国境内,诸葛亮的名气实在是太高了,再加上有了刘禅的提拔,所以诸葛瞻的职务也是做得很高。

明末,崇祯扶乩问天命,关羽降临批八个字,崇祯彻底死心

《三国演义》虽然在顺治七年才翻译成满文,但三国故事应该早就在白山黑水间流传。许多笔记故事里都宣称清朝的将领们从三国故事里得到了智慧,例如和蒙古族约为兄就是学得桃园结义,甚至连崇祯皇帝...袁崇焕都是因为中了皇太极效法蒋干盗书的反间计(见《小说小话》。)满语三国演义其中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三国演义》被八旗将领奉若兵书却是真的。

正史中的司马懿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吗?为什么司马懿评价很不好

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电视剧了解的,而小说和电视剧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太过于突出诸葛亮和蜀汉,过于贬低司马懿和魏晋,认为魏晋司马懿玩弄权谋,是个反面人物。所以,司马懿在明朝后的评书和剧作都是是没有好评的,跟曹操一样被被定论为奸臣。但是,在正史中,司马懿并不像演义中写的那样不堪,反而是个厉害的角色。

长沙名士桓阶:我粉曹丞相有错吗?他才是正统

《三国演义》连环画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正统”是衡量一个王朝、党派、学派乃至个人是否值得推崇的重要依据。正统又作道统,大致是正宗、嫡系的意思。在大一统时代,由于没得选择,人们只能任凭统治者自我标榜正统。但是,到了政权交替或者天下分裂的时代,正统性便会成为士人争论的焦点。比如三国时期,有人把蜀汉当正统,有人则视曹魏为正统,各为其主,各说各话。当时的长沙名士桓阶,是曹操的铁杆粉丝,始终认为曹操才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