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身为蒙古开国第一功臣,被铁木真称为父亲,蒙力克为何声名不彰?

提起蒙古的开国功臣,大家所能想到的名字,通常都是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哲别和速不台等人,因为他们的知名度最高。可说起蒙古的开国第一功臣,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这个人的名字叫蒙力克。铁木真原本在特薛禅家里当上门女婿,是蒙力克出面把他接了回来。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刘备也评价过孙权,却是让人发笑

本文为原创首作,为你深度解析历史事件一、曹操,三国第一大嘴曹操、刘备和孙权,即是三国时期的三大雄主,又互为对手。使得曹操暂时避开孙权锋芒,不敢出战,于是双方对峙。所以,曹操对孙权的这句评价,完全是正面的。但问题是,刘备却拿出孙权的身材当理由,这就让人发笑了。明显就又有了自夸的嫌疑,前面说了,刘备也是这种身材。

如何评价易中天和《品三国》?一些历史学家为何对他评价那么差?

《品三国》在播出之后,社会上的反响普遍是很好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攻击。不少网民、专家、学者拍案而起,争相指摘《品三国》中的一些错误瑕疵,这样的情况恐怕今天还有。很多人批评易中天,是站在学术的角度上的,比如复旦的周振鹤教授认为历史上没有空城计,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属于学术上的讨论,谁对谁错都无伤大雅,而且有这种争论反而是好的,老易也没有强调自己就是对的。

4件大事同时发生,蜀汉真正翻盘,诸葛亮北伐也将胜利

夷陵之战后,蜀汉精锐尽丧,诸葛亮受先主刘备托孤之重,殚精竭虑,六出祁山,不曾想最终却还是落得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结局。遥想当年诸葛丞相在五丈原瑟瑟的寒风中,面容枯槁、须发皆白,目光中尽是悲戚和遗憾,心中不禁产生一种深深的嗟叹。难道……夷陵之战后,蜀汉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小编以为并非完全如此,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究竟在何种情况下诸葛丞相的北伐能够出现一线转机?一、蜀汉与曹魏对比分析蜀汉总人口约9

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不放手一试?取关中,有更稳妥方案

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被视为是诸葛亮缺乏奇兵制胜思想的范例。同时代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也能印证他在用兵打仗上,存在着不敢冒险的短板。司马懿说:「”诸葛一生唯谨慎”。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指出他管理百姓的才能,优于当军队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的特长。然而我们翻看地图,仔细观察横亘

欲「 ”隐”而不得,从阮籍嵇康看魏晋之际士人的「 ”第三种选择”

然而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思想上的打击,导致士人群体从开始的坚持激浊扬清,秉持君臣大节到转向对个人和家族利益的思考和焦虑。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打击很大魏晋嬗代之际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提升了士人群体的这种焦虑。是每个士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中的忠孝之论已经无法在这种社会现实的挑战和冲击下,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曹操大获全胜后回乡炫耀,一天都没碰到熟人,最后含泪下了道命令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多疑且多谋的性格让很多读者都印象深刻。曹操自东汉末年进入官场以来,屡屡受到排挤,自己的毕生抱负无法施展,于是趁着天下大乱之际,挟天子以令诸侯,奠定了自己无上的地位。但是前期的曹操却不是势力最大的诸侯,相比于袁绍,曹操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