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

自性清净三宝境 不昧因果得自在

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这取自一个着名的禅宗公案: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老人于言下大悟。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原来,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

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百丈法师答复他,“不昧因果”,改一个字,他明白了,第二天他就死了,脱离狐狸身。“不昧因果”是什么?他说“不落因果”,就是没有果报,这就错了,这个字答错了,是“不昧因果”;就是诸佛菩萨到世间来受不受果报?虽受果报,也不起心、也不动念,这是大修行人。

因果与因缘 三、行善止恶持戒积德

因果与因缘三、行善止恶持戒积德基于因果报应的观点,佛教建立了教徒的伦理生活的规范及教团的团体公约的依准。所以,从持戒与否的功过观念为出发点而接受佛教伦理生活,仍是有为的有相的,是通于世间其他各派之说的,持戒的功德,可生人间及天堂,但尚不能解脱生死。事实上,佛陀当时所制的戒律,是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制宜的,所以,我们在律书中可以看到,佛对于各种有关僧尼生活的规定,往往是修改了又修改的。

仁俊长老:从不昧因果到扭转因果

佛教建立因果的动机,首先是将一切有情从邪因邪果中引进到正因正果中来;信解了正因正果,心行则能自动自警的力趣于正。因此,佛教才又说转染为净的因果。在净化过程中不昧因果,在世间事行上才能扭转因果,这是凡圣迷悟的关键,拨开了这道关键,才能出迷入悟。

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无门关》

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无门关》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

答疑释惑 深信因果篇

然而念佛一法,他是以果地觉作因地心,是把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的果实恩赐给我们,让我们接纳,作为我们修行的因心。这修行因心一旦接纳之后,是把阿弥陀佛全体的果实都接纳过来。百丈禅师跟他回答是:不昧因果。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通途教理当中强调的这样的一个因果法则,这是必须要强调的。

因果与因缘

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但是,佛教之成为合理化,佛教之能以因果说而摄化众生,形成庞大的宗教团体,即在于三世因果说的建立。因果之说不是佛教的独家之言,以因果与三世配合着讲,并以因缘来说明因果的究竟点,则为佛教的特质。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是以时间的先后而建立,因与缘之间的关系,则以空间的交互影响聚散而建立。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

老实念咒、不昧因果我个人从老实持咒里头得到了太多的好处,要想在准提法打下深厚基础,老实念咒。多多的老实念咒,学习金刚念诵,这法嘛,一直修到自己身心有感觉,有感受,那么有感觉、有感受了,你的后座力就强了,如果修了老半天一点消息没有,有时候多少会泄气。我们南老师经常提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是整个佛法的一个中心。这个青衣老者说,当时我回答他的:“不落因果。”一切都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灵岩甘灵第一集妙莲老和尚参、明信因果◎缘起因果非高理佛法并不是说些多么玄妙的高理,也并非深奥得无法理解。佛法就是讲缘起法、因果法,就是教导我们凡夫成佛之法。◎明白因果有正见因果者,世出世间度脱众生之大权也。根本没有颠倒的因果,可是众生有颠倒、不合乎因果的想法。佛法是缘起法、因果法,有因才感果,没因感不了果。因果不会欺负人,皇天决定是公平,诸佛菩萨更是因果分明。一分的因如何感百分的果呢?

佛陀成佛后受到的3个前世果报:金枪、马麦、头痛三日

佛陀成佛后受到的3个前世果报:金枪、马麦、头痛三日前言:为的是要敬重因果,戒律,千万不可毁戒,谤法!!!下面以佛世时的金枪、马麦、头痛3桩公案来说明:1、《佛说兴起行经卷上》记载:佛成佛后示现受到金枪刺足之报。佛知道这前因后果,一定要受这个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