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吴昌硕论诗信札

吴昌硕论诗信札湖州市博物馆藏有吴昌硕(俊卿)信札四十余通,其主要内容是昌硕先生与家乡门生丁啸云之间的诗赋酬答和诗艺切磋。昌硕先生的手稿诗留存较多,但有关论诗的信札并不多见,我们从中选择12通,以一窥昌硕先生对诗词的见解及其俊快雄秀的尺牍书风采。信札末尾落款为“俊”,吴昌硕在1911年前称“俊”,故此信札为先生68岁前之作。

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其人其事

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其人其事朱文钧,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作为一个爱好金石碑帖的人,朱先生最钟情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欧阳询。据朱先生的孙女朱传荣介绍,祖辈上并没有人特别喜欢这类东西,所有捐献的碑帖都是朱先生用自己的工资所得购买后收藏的。有当代文物鉴赏专家借文氏剖析收藏家三类人的佳作评价朱先生是“好尚之笃,赏识之真”的鉴赏家。

高凤翰与他的《玉照清辉图》

高凤翰与他的《玉照清辉图》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亦自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玉照清辉图》赏析在扬州八怪中,高凤翰是画牡丹的圣手,堪和郑板桥的竹、兰与李复堂的松齐名。从《玉照清辉图》的年款来看,该画创作于甲寅年夏。高凤翰时年52岁,离他右手病残仅差3年时间。《玉照清辉图》的特点有三:构图繁复、笔墨雅洁、物象生动。

从笔法墨法鉴赏黄宾虹作品

从笔法墨法鉴赏黄宾虹作品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在近现代美术史上被公认为四位国画大师。章法、笔法、墨法俱佳,意趣高古静穆,是画家少见的小品佳构。从目前资料查证得知,黄宾虹绘赠陈氏的作品在1951年秋季之前,上款多称谓景昭吾兄(或道兄),同年秋季后则改称谓景昭先生。这次出现市场的这三件黄宾虹绘赠陈景昭的作品,从字迹、印章、识款及对陈氏称谓综合推断当为宾虹老1951年至1953年间绘制的精心之作。

好尚之笃 赏识之真 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

好尚之笃赏识之真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朱文钧,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作为一个爱好金石碑帖的人,朱先生最钟情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欧阳询。据朱先生的孙女朱传荣介绍,祖辈上并没有人特别喜欢这类东西,所有捐献的碑帖都是朱先生用自己的工资所得购买后收藏的。有当代文物鉴赏专家借文氏剖析收藏家三类人的佳作评价朱先生是“好尚之笃,赏识之真”的鉴赏家。

由“以书入画”谈“以书鉴画”

由“以书入画”谈“以书鉴画”中国画的鉴定虽复杂玄奥,依据众多,但笔墨、线条与款书却最为关键,它是判断作品真赝的根本,故前人鉴画历有“一书、二画、三印”之说。认为以书入画,方可免去画师甜俗之弊。正因为古今绘画大师名家们擅长“以书入画”,所以“以书鉴画”也就成为鉴其作品真伪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依据。

收藏印章三大讲究

收藏印章三大讲究自明代中叶以降,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并驾齐驱的。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经过识包浆质地,析刀法特征,观印钮体式这样三个过程应该是不难断定的。但涉及具体篆刻名家,则必须依据存世可查的各项物证资料,及印章本身的边款内容风格来仔细考证。

浅说湖笔

浅说湖笔文房四宝,笔居首位。从元代开始,我国的毛笔又进入第二个时期——“湖笔”。被称为“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故这里出产的毛笔称为湖笔,善琏也被誉为“笔都”。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国的制笔中心,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

文征明鲜为人知的鉴藏故事

文征明鲜为人知的鉴藏故事文征明,“吴门派”顶峰时期的领军人物。或许正是囿于书画上的卓越贡献,文氏鉴藏家的身份却鲜为人知。实不知文征明本人不仅极喜收藏,而且擅长书画鉴别。文征明与其两个儿子文彭和文嘉,常为三吴的收藏大家们“掌眼”。

陈独秀嗤之以鼻 沈尹默终成大家

陈独秀嗤之以鼻沈尹默终成大家沈尹默是上世纪中国书坛享有盛誉且造诣非凡的诗人、书法家,其书法尤以行书成就称雄于书坛。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一度在书法领域为领军人物的沈尹默,其书法成就竟与陈独秀对他的一次毫不客气地嗤之以鼻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独秀这番毫不客气的直面批评对初具书名的沈尹默先生来说,无异晴天霹雳。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