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文征明鲜为人知的鉴藏故事文征明,“吴门派”顶峰时期的领军人物。或许正是囿于书画上的卓越贡献,文氏鉴藏家的身份却鲜为人知。实不知文征明本人不仅极喜收藏,而且擅长书画鉴别。文征明与其两个儿子文彭和文嘉,常为三吴的收藏大家们“掌眼”。
文征明鲜为人知的鉴藏故事
文征明,“吴门派”顶峰时期的领军人物。文氏书画盛名之时,四方求者甚众,一时“文笔遍天下”。或许正是囿于书画上的卓越贡献,文氏鉴藏家的身份却鲜为人知。实不知文征明本人不仅极喜收藏,而且擅长书画鉴别。文氏殁后,其子孙继其衣钵,文氏一门更是藏家迭出,一直延续至明末清初,影响悠远。
文征明(1470年至1559年),出身仕宦,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交游,被后人誉为“吴中四才子”。文氏书画造诣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尤其是山水画,“出入赵吴兴、叔明、子久间,兼得北苑笔意,合作处神采气韵俱胜,单行矮幅更佳”(徐沁《明画录》卷三)。文征明艺术生涯漫长,年九十方卒,故其传世作品甚多。文征明的子侄和淑门弟子较多,如子文彭、文嘉、侄伯仁,学生有陆师道、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一时人才济济,延至清代。
● 文家收藏薪尽火传
文征明一向以书画成就而受世人关注,而事实上,文氏父子从事书画创作之余,亦兼富收藏,而且具有极高的书画鉴别水平。他“居间客过从,焚香煮茗,谈古书画彝鼎,品水石,道吴中耆旧,使人忘返,如是者余三十年”(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
文征明与其两个儿子文彭和文嘉,常为三吴的收藏大家们“掌眼”。大藏家华夏的“真赏斋”秘笈,文征明大半都曾寓目,并将其中的一些晋唐法书双钩刻入《停云馆法帖》。同时文家的藏书楼“停云馆”和“玉兰堂”亦藏有诸多唐宋珍品。文征明常用的书画收藏印章有“征明”、“征仲”、“文仲子”、“衡山居士”、“玉兰堂印”、“停云”、“梅溪精舍”、“玉磬山房”、“辛夷馆印”、“铁研品示”等。
文彭(1498年至1573年),文征明长子,“书法步武衡山,尤工隶古”(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但不以画名世,却极喜藏书,亦兼擅鉴别。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项墨林(即项元汴,1525年至1590年,号墨林居士,明代鉴藏家)每遇宋刻,即邀文氏二承(文彭,字寿承;文嘉,字休承)鉴别之,故藏书皆精美绝伦。”文彭的收藏印章有“文彭”、“文彭之印”、“三桥居士”、“两京国子博士”、“国子先生”等。
文嘉(1501年至1583年),文征明次子,“善书画,能鉴古迹。画法师承倪云林,虽着色山水,殊有幽澹之致”(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同时,文嘉还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又极喜藏书和抄书。文嘉的收藏印有“文嘉”、“文嘉之印”、,;‘文氏休承”、“文嘉休承”、“文水道人”、“萧间斋”等。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严嵩父子披罢官抄家,文嘉奉命记录整理严氏所藏书画,撰成《钤山堂书画记》一书。此书以书画家为目,记录作者一人一作,抑或一人多作,图名下双行小字夹注作评,通过此书可以管窥文嘉书画鉴别之大貌。
文伯仁(1502年至1568年),文征明侄子,“字德承,号五峰,衡山之犹子也。画山水,名不在衡山下”(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天禄琳琅书目》卷三宋版《新归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上钤有一白文印玺“文伯仁德承章”,在卷一、别集目录上钤有“双玉兰堂”长方印一枚。《天禄琳琅书目》云:“征明有玉兰堂,此书有双玉兰堂印,盖德承效仿征明为之者。”文伯仁亦能鉴别书画,但水平稍低文嘉一筹。
文肇祉,文彭长子,他曾在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刻其编辑的《文氏家藏集》八种十七卷。
文元发,文彭次子,善诗词,家中藏书颇丰。
文震孟,文征明曾孙,其住宅在苏州艺圃,有两处藏书:一在竺坞,藏书达万余卷;另一处在药圃的石经堂,是文震孟后期的藏书之所。
文震孟之弟文震亨(1585年至1645年),工诗、书、画,极喜藏书,咸有家风。明朝亡后,文震亨绝食而死。其传世作品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山水画《武夷玉女峰图》和藏于美国加州大学的扇面《山水图》等。其最大成就是撰写了《长物志》一书,被后世的园林建筑学家们奉为圭臬。
● 江南收藏文化的缩影
苏州自明清以来,文才独多,人杰辈出。时人云:“吴中文风,素称极盛,俊士荟萃于兹,鸿儒硕彦,代不乏人。”收藏之风大盛,“至于富裕之家,更是连椟充栋,琳琅满目。”究其原因,无外乎与吴中地区发达的经济、优越的地理条件、便利的交通以及时人重视文化与科举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这个收藏颇为集中的地区,文家的收藏也是独具一格。
文家与其他藏家多有师承、世谊、姻娅等关系纽带。如文征明是沈周的学生,同时又求学于李应祯、吴宽,而李吴二人又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著名鉴藏家张丑(1577年至1643年,字青甫,号米庵,著名书画鉴藏家,著有《清河书画舫》一书)的祖父与文征明父子为姻娅世好。所谓的文人“交游”,其间夹杂着诸多的姻亲与师承关系,这是中国古时文人结交时的惯用做法,共同的雅尚是他们相互结交的主要原因,“吴门派”的形成于此也不无关系。
文家不仅收藏书画作品,而且庋藏各种图书。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和文征明,二人不仅书画名重当时,同时又都是知名的藏书家。钱毂(生于1508年,卒年不详,字叔宝,号磬室,文征明弟子)少贫,后师文征明,“口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功点染水墨,得沈氏之法”(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可见文征明的藏书应当为数不少。“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收藏的书画和图书也较为丰富。文征明曾赠唐寅诗曰:“君家在皋桥,喧闹市井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文氏的淑门弟子陆师道等亦都极富藏书。
文家的收藏是一个数代相传的世家习尚,这一现象在当时的苏州较为普遍。而由文征明开创的文氏收藏世家,也实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收藏文化的一个缩影。文家的收藏若从文征明算起,直至其曾孙文震亨,历经四代七人,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当时的收藏世家尚有吴县叶氏、昆山叶氏、苏州许氏、苏州东山席氏、苏州铁瓶巷顾氏、苏州木读璜川吴氏等。
摘自:《中国收藏》200612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