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独秀嗤之以鼻 沈尹默终成大家

陈独秀嗤之以鼻 沈尹默终成大家

  沈尹默(1883-1971年)是上世纪中国书坛享有盛誉且造诣非凡的诗人、书法家,其书法尤以行书成就称雄于书坛。中国著名国学大师、《辞海》副主编、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先生生前曾谓沈尹默书法:“运硬毫无棱角,用细毫有筋骨,得心应手,刚柔咸宜。用笔粗处不蠹,细处不弱,骨肉停匀,恰到好处。”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一度在书法领域为领军人物的沈尹默,其书法成就竟与陈独秀对他的一次毫不客气地嗤之以鼻有着密切的关系。

  1907年即沈尹默25岁时移居吴兴、杭州。曾在杭州高等学校代课。一日,先生遇见陈独秀(仲甫),陈一见面即谓:“昨天在刘三处曾见你写的一诗,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陈独秀这番毫不客气的直面批评对初具书名的沈尹默先生来说,无异晴天霹雳。然而沈尹默先生终究是有学识的人,陈先生的直言虽觉刺耳,仔细一想,也觉得实有其道理在。继而取包世臣《艺舟双辑》论书部分,细加研读,照此实践。“从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执笔着手,每日取一刀尺八纸,有大狼毫蘸淡墨临写汉碑,一纸一字,等它干透,再和墨使稍浓,一张写四字。再等干后,翻转过来随便不拘大小,写满为止。”两三年后,又开始专心临写六朝碑板,兼临晋唐两宋元明名家精品,前后凡十数年挥毫不辍,直至写出的字俗气脱尽,气骨挺立,始学行书。旋与是时俊颜陈独秀、刘三、柳亚子、章士钊、张宗祥等人游,眼界自是不凡,书风、书格渐入佳境。1914年,沈尹默先生任北京大学教授。1916年秋又被蔡元培委为主持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自此,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名气大振。

  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二度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尹默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 ... 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 ... 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 ... ,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 ... 之 ... ,抗战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其高风亮节。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元帅进上海城后拜访的第一位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 ... ... ,是周恩来 ... 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任上海市人委 ... ,全国 ... 和政协 ... 。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上海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主席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 ... 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便是沈尹默写给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周 ... 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尹默的字。

  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先生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尹默书法“米元章以下”。台湾省大学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书中我认为适合他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赵孟顺后,难得一睹。”已故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尹默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正因为陈独秀先生当初的晴天霹雳,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且多有建树,其理论著作多发表于1949年以后,即:1952年的《谈书法》,1955年的《书法漫谈》,1957年的《书法论》和《文学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1958年的《学书丛话》,1960年的《答人问书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及《和青年朋友们再谈书法》,1962年的《谈中国书法》和《怎样练好使用毛笔字》,1963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1964年的《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二王法书管窥》,1965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1978年的《书法论丛》,1981年的《沈尹默论书丛稿》。从而奠定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

  沈尹默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书法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他20岁以后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他书法嬗变的全过程。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迹》则收录其草稿书札精品40余件,以行草为主。近年来在其海峡两岸的故居收集到沈尹默书墓志铭8种,从1921年到1960年,横跨40年,可以看到沈尹默楷书从北碑、唐晋风味演变到自成独特风格的过程,为研究沈氏碑帖及学书者临摹的极佳范本。其中一件为沈老在1921年为蒋(中正先生)母王太夫人书墓志(现陈列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孙中山先生为蒋母写祭文并书“蒋母之墓”四个大字。

  尹默先生一生追求学术与进步,不愧为一代诗人,书坛泰斗。其学、其艺必将彪炳百代,永载史册。

  摘自:《收藏界》200603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独秀嗤之以鼻 沈尹默终成大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9.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10.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随机推荐

  1. 梦见黄豆 种黄豆

    周公解梦梦见黄豆 种黄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黄豆 种黄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爱情,是一笔生生世世都算不清的糊涂账-感人的情话

    醉月桥下水无痕,潇湘竹影摇断魂。几缕墨香,一世缱绻。柔肠百转情悠悠,轮回不休为君守。或许,相遇是人生的缘分,相爱是上天的旨意,相守是命里的注定。这一次,用尽所有的勇敢。这一次,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因为生命再也承受不起这么重的爱情。爱情,是一笔生生世世都算不清的糊涂账。

  3. 卫懿公好鹤

    卫懿公别的能耐没有,最喜欢养鹤。然而国人都不肯响应卫懿公的战争号召,说:“您还是派您的鹤出战吧!”>卫懿公无计可施,连忙认错,把鹤撒掉。卫懿公帅领着三心二意的战车兵和尾随其后的步兵,对狡猾的敌人实施野外正面冲击。急于求胜的卫懿公大乐,催动战车撒丫子穷追。个别好心的部将劝卫懿公赶紧偃掉大旗,乘乱逃跑。吃了卫懿公的肉,长生不老。

  4. 梦见自己当小偷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当小偷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当小偷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李孟

    但不久,皇太子卒,李孟未被朝廷录用。但丞相恨李孟未曾登门拜访自己,从中作梗,使李孟未能授职。李孟深感仁宗的信任,尽心尽职。是年底,李孟再三请求辞职,仁宗准以平章政事参议中书省事,承旨翰林。但李孟并不介意,欣然到集贤院供职,使英宗深为佩服。御史多次向英宗奏章,为李孟申辩所遭受的诬陷。

  6. 应刃而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ìngrènérjiě【解释】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应刃而解”

  7. 故宫门海——八国联军刮走了金子,但日本人直接将它们变成了 ...

    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都听人说过,故宫三大殿前的几口鎏金铜缸在一百多年前被八国联...刺刀将上面的金子都刮得一干二净。但是,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宫中尚有308口缸,为什么现在就剩下200多个了呢?

  8. 代田法:让西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得到重生,并间接促成「 ”孝宣中兴”

    西汉初期由于历经惠帝至景帝58年的「”无为而治”,所以到了武帝登基后整个西汉的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帝王世纪》曰「”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余岁,民众大增,是以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可以说此时的西汉社会早已摆脱了秦末那穷苦不堪的生活,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之西汉初年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正所谓「”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9. 傲娇小公举上线!周杰伦用卡片完成瓶盖挑战,晒早年电影片段炫耀

    最近,网上又再次流行起了一项新的挑战赛,这项挑战的名字叫做「”瓶盖挑战”。本身是后转身侧踢把瓶盖给踢飞就可以,先如今已经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挑战方式,比如一次踢飞3个,比如用手中卡片击飞瓶盖。目前,「”瓶盖挑战”已经风靡各国,许多娱乐圈内的明星也纷纷参与,晒出了自己的挑战视频。而大家的歌坛天王周杰伦,也在社交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挑战视频,而周董本次就是用挑战的,直接击飞了瓶盖,动作相当潇洒和流畅。视频中,

  10. 侍女出身的冯嫽因何被后世称为古代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

    >出身卑微,正史和野史连其籍贯、家庭状况、生卒年等均无记载的冯嫽,靠自己的赤胆忠心和聪明勤奋,博取了古代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名。当时约摸十五六岁的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陪同前往。鉴于解忧公主的身份不便经常抛头露面,冯嫽主动请缨,代表解忧公主外出巡行。汉宣帝委任冯嫽为正史,指派两个官员为副使,去乌孙国代表朝廷宣布诏令。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经朝廷批准告老回归故国,冯嫽一同回归。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