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看了号称年度最佳古装剧的《长安十二时辰》,不少人对剧中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和其死守「”不退”的军魂,念念不忘。明明是守卫大唐和长安的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于官僚的推诿和内斗之中,这样悲剧的命运更令人唏嘘不已。《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烽燧堡保卫战剧外,大家也对张小敬的原型好奇极了。其实,《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在创作时,根据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中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即杨国忠)...”——马嵬坡之

《史记》秘闻:轩辕黄帝到底叫什么名字,与炎帝兄弟相残?

轩辕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三皇五帝第一人。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黄帝究竟叫什么名字,姓甚名谁。黄帝的神奇班底根据《史记》中的描述,黄帝年代已经有了类似三公的职位,他的三公之一就是女娲娘娘的弟子风后。上古三次大战,其中多次手足相残黄帝的一生参与过三次有名的战争。至于黄帝和炎帝的关系,他们很可能是亲兄弟。因为《国语》中说,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

《史记》里的神话故事:「 ”烽火戏诸侯”女主角褒姒

先说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说的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此人天性好色,昏庸无道。幽王有位妃子叫褒姒,长得可谓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可褒姒有个毛病:不会笑。不管幽王怎么逗,褒姒就是不肯笑,幽王就差把自己脑袋摘下来给她当球踢了。为此,幽王很烦恼,寝食不安,后来干脆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

从《八闽通志》中六段记述,看王氏开闽的血腥之路

封神知识点:闽国传奇(一)文/王事情福建通称八闽,在周朝的时候本为七闽之地,《周礼》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说,七闽即指周所服国数。又指闽越族,传为叔熊之后。《史记》写武王伐纣,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随之,濮即百越,七闽是为百越之一。五代十国时,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国家叫闽国,却是由一群河南人所创建。闽太祖王审知有兄弟三人,分别是王潮(又名王审潮)、王审邽、

赵氏孤儿新解:兄弟阋墙、侄夺叔业为背景的君臣互殴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语杂剧《赵氏孤儿》是一个以《史记.赵世家》为蓝本的悲剧故事,也是一个完美的复仇故事:仅存的血脉、残暴的对手、慷慨就义的家臣、曲折的经过、得以昭雪的冤情和母子团聚、君臣一家的结局,既匹配了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又契合了儒家君君臣臣的「”纲”。然而,历史上真的会有这样的完美剧情吗?若把赵氏孤儿的传说当历史来读,它充满了虚构;但若把它完全当做

魏延之野望:详解「 ”子午谷奇谋”

在三国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个著名的话题。这一奇计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冒险性和超人的胆略,虽未被诸葛亮采用,却一直受到后世读史者的关注。千百年来,关于此计谋是否可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直至今天,各种新的观点论述仍然不断地涌现。本文是对该计策具体内容的综合梳理与介绍,谨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子午谷奇谋”的原始记载公元228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大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兵夺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