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系列—第265尊-法无住尊者

第贰佰陆拾伍尊--法无住尊者法无住尊者,即唐代高僧昙晟。法无自性,随缘而起。无住,万有之本,不生搬硬套之意。少时出家于今湖南石门县,拜百丈师为师,法号昙晟。百丈圆寂后,师事药山。药山闻言大喜,曰:“今天通过你而了解到尊者兄百丈的禅法。”唐武宗会昌元年圆寂,唐武宗赐谥号为“无住大尊者”,塔名“净胜”。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尊者乃曹洞宗先祖。

五百罗汉系列—第260尊-圣峰慧尊者

第贰佰陆拾尊--圣峰慧尊者圣峰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圣慧,即佛陀的智慧。尊者以修“定”而得:“慧”。他以佛祖之智慧往来于众生间,关心众生疾苦,帮助他们求得精神上的永远解脱。

五百罗汉系列—第256尊-不动义尊者

第贰佰伍拾陆尊--不动义尊者不动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不动义,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之意。意,即是心在对事物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思考。不动意,即意不动,即入于禅定,心如止水。这里意仍指意力,即求不觉之意志、毅力,《无量寿经》净影疏云:“求佛之心,名为意力。”尊者求佛之心坚固不动,以禅定为修行途径,常使意志定于一处,任何外物皆不能动。

五百罗汉系列—第263尊- ... 山尊者

第贰佰陆拾叁尊--...山尊者...山尊者,...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指佛教之教法。佛之...所到之处,众生皈依,烦恼驱除,功高如山。尊者即有如是功德,尊者功德巍巍如高山,智慧深远如大海,他具有无量的威力,能显现出各种神通变化。于是佛陀传示普贤菩萨,传招十方诸大菩萨前来,各自显现在本土时的身相。尊者应佛陀之召,在众生面前现示法身,其身高大如须弥山,身体大放光明照亮世界,迦叶等观看者无不赞叹。

五百罗汉系列—第258尊-阿逸多尊者

第贰佰伍拾捌尊--阿逸多尊者阿逸多尊者,为佛陀弟子之一。他修慈最胜,慈曰与乐,遵奉阿逸多尊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乐。此等皆说阿逸多与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阿逸多,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阿夷哆、意译无胜、无三毒。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载,以阿逸多即为弥勒。

五百罗汉系列—第252尊-因地果尊者

第贰佰伍拾贰尊--因地果尊者因地果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地,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与“因位”同义。《楞严经》卷五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尊者发心与成佛同在一处,这说明他本具慧眼,诚心修习大乘之行,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松懈,终于修习到了菩萨果位。

五百罗汉系列—第251尊-梵音天尊者

第贰佰伍拾壹尊--梵音天尊者梵音天尊者,为佛陀的侍者。佛陀从兜率天降生人世时,梵天是释迦的侍者,手持白拂在前引导。施舍出自己的宫殿,请佛祖在殿内为诸天神说法,他自己则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梵天能发出五种声音,声音曲折微妙,清净悦耳,作这样的声音诵经,宣扬无上正法,使闻者欢喜,易于从中领会佛教清净奥妙的道理。使众生听后心神寂静,肃然起敬,这一仪式是由大梵天延续而来的。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或世王。

五百罗汉系列—第250尊-净菩提尊者

第貮佰伍拾尊--净菩提尊者净菩提尊者,即唐代禅僧净觉(683-750?俗姓韦,为唐中宗庶人之弟。心体无污染称为净,对境不迷称为觉。尊者于太行山剃发受具足戒,居某禅师之旧兰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或山神献果、天女散花,亦未尝喜怖。曾师事北宗禅之始祖神秀。王维撰有《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尊者塔铭》,收于《全唐文》卷三二七。尊者致力于阐明北宗禅之祖统,着有《注般若心经》,入室弟子逾七十名。

五百罗汉系列—第246尊-不思议尊者

第貮佰肆拾陆尊--不思议尊者不思议尊者,即不思议菩萨。他还曾向佛祖发誓,在佛祖涅盘后,“护持正法,于十方界广泛流布,使唤不断绝。”佛陀曾亲口告诉大众说,以他为首的七十个大菩萨已历经无数劫,供养过无数佛,常修梵行,心不疲倦,善擅改佛法的大菩萨。他们以慈修身,不舍大悲。众生临死时若称尊者之名,虔心皈依,死后便可往生佛国净土。

五百罗汉系列—第249尊-首正念尊者

第貮佰肆拾玖尊--首正念尊者首正念尊者首正念书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正念,八正道之一。正念是谓集中思想观念书于修习佛法中去,不令离散和邪念滋生。尊者皈依佛法,修炼佛性追求思维境界的清净。心性稍有驰散,偏离其如,即收心敛意,回归法性。久而久之,将心身与法性融为一体,使法性成为自身天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