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都教简介 在海地,巫毒信仰为两大官方信仰之一,因为被法国殖民过的关系,另一个官方信仰则是天主教,一个海地人可能会说,80%的海地人信仰天主教,而100%的海地人追随巫毒信仰。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是目前最为人熟悉的非洲信仰。根源于非洲,现已经传播非洲以外地区和西方世界,同样地也发生了融合主义的现象。伏都教最著名与最恐怖的特色是活死人,即是僵尸。伏都教也信仰精灵,有降神仪式。伏都教受天主教影响,只有一位主神(大主子)。
伏都教的起源 伏都教起源于西非。创始人是被称为“伏都教女皇”的拉维尤、她是路易斯安那州克里奥尔人土著居民,她的事迹在路易斯安那州富有神秘色彩,总是与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西非国家贝宁是伏都教诞生的摇篮。作为一种崇神教,伏都教可能是从古老的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传统演变而来。伏都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贝宁是全世界伏都教的原始发源地,过去的常规是掳人为奴,用活人献祭。
伏都教的主要教义 伏都教与天主教等正当宗教和一般原始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建立于恐惧的信仰。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伏都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伏都教在海地得以发展。已故的海地总统杜瓦利埃生前曾利用伏都教进行统治,自称拥有大祭司的权力,又封属下的秘密警察为“巡回巫术师”。这种统治方式,更助长了伏都教的繁荣。
伏都教的发展 伏都教教义认为: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在伏都教的繁杂仪式中,拜祭时要向这些神抵祷告,求神帮助。伏都教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午夜祭礼仪式,一般都是在丛林深处的庙宇里举行。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伏都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这种恐惧心理和周围群体的无形压力,使伏都教在海地变得神秘莫测。这种恐怖统治,更助长了伏都教的猖撅。
伏都教与还魂尸 在伏都教的邪恶行为中,最令人毛骨慷然的是制造“还魂尸”。术士将死尸的灵魂偷走,然后使死尸复活,变成一具能够活动但没有意志的还魂尸。如果事先采取适当措施,还魂尸便会从此任由主人摆布,惟命是从。却说有个伏都教术士向一名少女求爱,但少女已与别人订婚,因此断然拒绝术士的要求。
海地伏都教中的洛阿神 洛阿神是海地伏都教信仰中的神明。为了维护自身信仰的权威,防止欧洲主子们的干涉,海地的黑奴们将洛阿神和罗马教廷的圣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伏都教的祭坛常常会出现基督教的人物。很多基督教圣人凭借其自身的名望称为了洛阿神,比较著名的有圣菲洛米娜,大天使米迦勒,圣朱德和施洗约翰。洛阿神以附身的形式现身。不同的洛阿神(附身)在语言和行为上很容易区分。和西方对附身的理解不同,洛阿神并不需要停留在被附身者体内。
伏都教爱之女神埃尔祖莉 伏都教的爱之女神中文译名为埃尔祖莉。在过去,一夫多妻制似乎被人们所习惯性接受,而一妻多夫制则显得不可思议,但是在伏都教中则一切相反,神祗们采取一妻多夫制,埃尔祖莉一人侍奉三夫,分别是蛇神旦巴拉、海神阿格维和战神奥古恩的,为了表示对三位丈夫的公平相待,她手指上戴着3枚戒指。传说埃尔祖莉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神,但总为自己的三段感情困扰。
掌握生死无所不知的死神盖迪 海地伏都教的死神,其形象非常独特:戴着黑色高礼帽和眼镜,穿着在海地根本不是传统服装的燕尾服,称号是“永远的交差点”,立于死者之魂向众神之地移行的道路上。除了可以将生死掌握在股掌之间,盖迪还是伏都教中智慧与秘密的象征,因为他可以从死者口中得到许多世间失传的知识,无论是世间还是黄泉,只要盖迪想要知道,就没有能够瞒住他的事情。因为他是死者的守护者,所以海地的伏都教信徒在墓石上刻上有盖迪有关的姓名。
伏都教的起源,被误解的宗教 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持续了6天,摧毁了该城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作家塔西佗的说法,“尼禄把罪恶感固定下来,对一个被民众称为基督教徒的可憎阶层施加了最精细的折磨.”早期基督教徒犯下的“可憎”据说是食人和...,根据当时在罗马流传的谣言,这些谣言源于对圣餐的误解.早期教会历史上的这一幕表明,一个宗教,特别是一个相对神秘的宗教,是多么容易被误解和歪曲.在被称为伏都教(也被称为伏都教或沃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