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样的保守国家中,认识到女子裹脚是陋习有多困难? 一场大规模的道德自省运动正在进行,在禁烟运动的同时,中国也展开了对一些传统陋习如赌博的斗争。虽然在很多地方,妇女裹脚的风俗习惯很难改变,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保守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妇女裹脚被认为是一种获得社会地位的手段。但现在,中国的妇女再也不用裹着脚蹒跚而行了。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为什么传教士布朗认为晚清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仇视和恐惧是自然而然的? 看到上面的论述,我们还需要对中国人为什么有仇视和恐惧西方人的心理感到不解吗?义和团士兵>更令中国民众激愤的是,列强趁乱在北京城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劝学篇》何以在最短时间内创造了现代图书销售史的记录? 所有中心城市的城墙上都贴出皇榜,要求士子们阅读这本书,短期内,100万本《劝学篇》就被抢购一空。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在最短时间内创造了现代图书销售史的记录,它震动了一个王国,撼动了一个帝国,引发了一场战争”。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为什么传教士布朗认为晚清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仇视和恐惧是自然而然 看到上面的论述,我们还需要对中国人为什么有仇视和恐惧西方人的心理感到不解吗?义和团士兵>更令中国民众激愤的是,列强趁乱在北京城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传教士布朗为何坚持西方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什么认知的藩篱? 欧洲人和美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判断并不公平。>西方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什么认知的藩篱,在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时候,让我们远离偏见和意气用事,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待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历史考验、其传说延伸到无法确知的远古时代的伟大民族——他们节俭、忍耐、勤劳,而且不像美国人那样,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去中国化:越南是如何废除汉字的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汉字也扩散到了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周边地区,成为一种通行于“汉字文化圈”的超民族文字。但如今严格说采用汉字的国家却只有中国和日本,越南及朝鲜半岛在表面上已退出了汉字文化圈。尤其是在越南,汉字竟已被废除近百年,而拉丁文字成为其国...
在传教士布朗观点中,晚清的国人与美国人有什么同与不同? 正确的做法是,拿最好的美国人与最好的中国人比,拿最差的美国人与最差的中国人比,这才公平。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西方人为何认为晚清时期邪恶已经渗透到 ... 的方方面面? >聚众赌博>西方人认为中国人道德败坏,可能是受到一些传教士的影响。有些较为偏激的传教士讲过一些令人恐怖的...故事,以此来证明邪恶已经渗透到...的方方面面。某些传教士认为这些喇嘛不但参与骚乱、抢劫,还罪行累累,以至于雍和宫这一中国藏传佛教的著名庙宇“臭名昭著”。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为什么民国时期基督教在 ... 中传播异常迅速?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基督教界认为教会力量之所以不够强大是因为差会间合作不够,各自为战的结果只能削弱基督教传教力量。民国时期传教士>截至20世纪20年代,来华新教差会已达到100多个,分属英、美、法、德、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麦等十多个国家,“这些新教差会在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传教机构,吸收了数十万...,推动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李提摩太在赈灾的过程中,获得了山西人民的敬重。
《万国公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它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74年,《教会新报》被改名为《万国公报》,仍然是每周一期。改名之后,林乐知将多数版面用于报导新闻,希望将《万国公报》的受众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次年同文书会决议重新发行《万国公报》。新的《万国公报》主要的目标读者是官僚士大夫,期望通过《万国公报》影响中国的统治阶层。《万国公报》不仅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也对于戊戌变法及清末新政等晚清的变法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