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四法圓成檀波羅蜜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九》省思六度之行,若能一一度中皆具足六度,將能圓滿成就波羅蜜。而彌勒菩薩代眾生請示布施四法,即是為令眾生依法行於布施,心起平等施,於內外財不生執著不著物想,更不生施想與受者想,亦無求想,能習菩薩於布施中具足六度行,是行者行持中應遵循之理,依之則能成就圓滿檀波羅蜜。

長者度人生天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七》省思《大毗婆沙論》云:「謂為受已信敬三寶,諸天善神必擁護,不令橫死、不遭病難,不墮惡趣、得生天人中。」而持守五戒,身口意三業清淨,亦種下善神守護、得生天上、超凡入聖之殊勝因緣。因此,三皈五戒實有諸多的福報、善果。吾人欲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更應進一步學習給孤獨長者的願心與智慧,用種種善巧方便,建立眾生歡喜接受三皈、五戒之因緣,拔苦予樂,饒益有情。

善知識猶如滿月

一天,一位名叫生漏的婆羅門前往佛陀的處所,和其他比丘相互問訊後退坐一旁。生漏婆羅門聆聽開示後隨即讚歎:「佛陀,您說的真是太好了!我如...中的人得以重見光明、迷路的人找到出路。請允許我成為受持五戒的佛弟子,我將終身持戒無有違犯。」佛陀應允後,生漏婆羅門歡喜依教奉行。親近善知識,才有正確的歸依、正確的知見,道業方能日漸增長,人生才能離苦得樂。

檀彌離護法得道因緣

由於長者是當時的貴族,所以波斯匿王便讓檀彌離繼承父親的爵位。檀彌離受封爵位後,家宅七寶具足,所有庫藏悉皆盈滿,無有缺漏。於是國王頒佈全國,表示能找到牛頭栴檀送至王宮者,酬金千兩。大廳由七寶組成,檀彌離長者的夫人正坐在大廳中,其座椅也是由紺琉璃製成。

四大安靜眾患消除

一位真正的良師,能幫助眾生走上康莊大道,解除煩惱疑惑;也能夠使眾生尋回清淨的自性,受持佛法。長者聽聞佛陀的說法後,心中所有的疑惑頓然消除,信受佛陀的指導,醫病吃藥,不昧因果法則,行善布施、修行正道,身心安樂自在,再加上精勤用功,最後證得須陀洹果。

信為道源功德母

有修得六神通的阿羅漢洞悉此事,於比丘前往應供的途中,化現出許多死人的骸骨,散佈在道路的四周,藉不淨觀來提醒比丘應供時應正念受食,不要貪圖女色、心打妄想,才能自度度人。由於阿羅漢的提醒,比丘應供過程中威儀庠序、正念受食,絲毫不受女色所惑。長者及婦女們聽完後,都發起廣大菩提心,恭敬三寶,日後道業皆有所成就。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緣

這女孩不但長得端正可愛,而且一生下來身上即披著袈裟,世所稀有。伽尸孫陀利天性賢淑善良,非常的仁慈孝順,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隨著伽尸孫陀利漸漸長大,身上的袈裟也愈變愈大。佛陀隨即對伽尸孫陀利說道:「善來比丘尼!」伽尸孫陀利一聽,當下頭髮自落,法服著身,成為了一名比丘尼。伽尸孫陀利以恭敬供養之心供佛齋僧,所以結下清淨殊勝的法緣,感得無量的福報莊嚴。

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更不可思議的是,身上的須曼花衣也隨著他的身形成長而變化,始終合身。長者夫婦知道須曼那身上能有這件莊嚴的須曼花衣,一定有其特殊因緣,便讓須曼那前往給孤獨園出家修行,並依阿那律尊者學習坐禪等法門。由於這樣的信心、懺悔心、願心及清淨供養的功德,所以感得須曼花衣隨身出生,並遇佛住世,出家修行,而證道果的殊勝果報。

童子歡喜以花供佛

這時,有位婦女抱著兒子坐在路旁,兒子看見相好莊嚴的佛陀滿心歡喜,便央求買花供佛,母親隨即滿其所願。這孩子拿著花恭敬地散灑於佛陀身上,剎時,花朵變成花蓋,跟隨著佛陀移動。小孩子見到這番景象,起大歡喜心,發願說:「希望以此供花的功德,我未來得成佛,廣度一切眾生。」孩童發願畢,佛即微笑,從口中發出五色光芒,繞身三匝後,還從頂入。

王廚持淨戒化眾生

廚師當中,有一位信奉佛法的居士,因持守戒律而不願殺害任何眾生,讓掌管廚房的官吏非常生氣,便稟報國王,要求治他的罪。假使堅定持戒圓滿,即使為國王所殺,命終將生於天上,享用福報,並能隨心滿願。國王親眼看見這奇蹟般的事實之後,終於相信真正有佛的存在,即決意放棄殺生的祭祀。由此可知,持戒功德能度化眾生,功德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