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這時,有位婦女抱著兒子坐在路旁,兒子看見相好莊嚴的佛陀滿心歡喜,便央求買花供佛,母親隨即滿其所願。這孩子拿著花恭敬地散灑於佛陀身上,剎時,花朵變成花蓋,跟隨著佛陀移動。小孩子見到這番景象,起大歡喜心,發願說:「希望以此供花的功德,我未來得成佛,廣度一切眾生。」孩童發願畢,佛即微笑,從口中發出五色光芒,繞身三匝後,還從頂入。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天,和比丘們到城裡托缽。這時,有位婦女抱著兒子坐在路旁,兒子看見相好莊嚴的佛陀滿心歡喜,便央求買花供佛,母親隨即滿其所願。 這孩子拿著花恭敬地散灑於佛陀身上,剎時,花朵變成花蓋,跟隨著佛陀移動。小孩子見到這番景象,起大歡喜心,發願說:「希望以此供花的功德,我未來得成佛,廣度一切眾生。」孩童發願畢,佛即微笑,從口中發出五色光芒,繞身三匝後,還從頂入。 阿難請示佛陀:「如來以何因緣微笑?請佛慈悲開示。」於是佛陀告訴阿難尊者:「這個孩子因為以花供佛的功德,未來世不會墮入惡道之中,並於天上、人間常享快樂。十三阿僧祇劫之後,成就辟支佛果,名為『華盛』,廣度眾生不可 ... 。」眾人聞佛所說,心開意解,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法苑珠林‧卷三十六》
省思 「一念淨心成正覺」,只要一念真誠恭敬的供養,就能獲得無量的功德福田,乃至成就出世的殊勝因緣。因此,萬法不離本心,這念心清淨,自然具足智慧、福德、慈悲,即是我們本具的佛性;反之,這念心染濁,貪著五欲境界,即與道相違,內心自然是貪、瞋、癡等生死煩惱。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般,能帶領我們到究竟成佛的境界,也能推落我們到六道輪迴的深淵,端看我們如何觀照自心、反省檢討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文化佛教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