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圣言懿行作楷模,严已诲人永留芳

圣严长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长老一生,圣言懿行,严己宽人,孜孜以求于弘传中华禅和法鼓宗,为法鼓山的振兴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的圣严长老,曾获选为“四百年来台湾省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为了提高佛教地位及僧众素质,圣严长老以40岁之龄,毅然决定留学日本。在许多重大灾难发生时,果东法师经常是最先率领救援或助念团人员抵达现场,代表法鼓山担负起临终关怀、急难救助

佛教戒 ... 护生与生态文明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生态环境面积减少90%,则其物种的半数将灭绝。其实在佛教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佛教生态学理论,其缘起说、慈悲观、因果律皆可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支撑。佛教以慈悲为怀,悲悯众生,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本文拟以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吕碧城为中心,考察其禀承公道、正义、仁爱之精神致力于戒...护生的宣扬与践履,旨在说明佛教戒...护生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尼泊尔朝圣之旅

随同代表团一起赴尼的还有“上海佛教信众赴尼泊尔随喜访问团”。11月28日下午我们搭乘尼泊尔航空公司RA412次航班从浦东国际机场离沪赴尼,飞机飞行6小时15分钟,于当地时间20:15时抵达加德满都机场。现在的尼泊尔沙河王朝从1768年起在这里建都。蓝毗尼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首先致欢迎词,尼泊尔文化、旅游、民航部...接着致词,并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议题内容。>12月2日上午的会议由尼泊尔首相杜巴先生主持。

互补互利

万愚的一番话,让大家对佛教与迷信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有些人不禁又问:“佛教反对迷信,是不是表明佛教很赞同科学呢?”佛陀当初对弟子提出的十四个问题不予回答,就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佛教对于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界限。。

从敬畏因果看佛教团体经济活动应有节制性

佛教团体的经济活动,既然冠之以“佛教”,当然应有其自己的特点,而不应与一般的社会经济活动完全等同。佛教团体的存在,根本上说是为了弘法利生,因此,经济活动只是辅助其实现弘法利尘目标的手段,经济活动本身不应成为目标。由此宗旨出发,笔者以为,现代社会佛教团体的经济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处理奸主业与副业的关系,二是经济参与的节制性。)这就是佛教团体经济参与的节制性。

我亦佛缘

我与佛,应该说得上有些缘分。从此,我才开始下定决心研读佛教经典,我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坛经》。每天早上,我起得很早,读一小段《坛经》,理解六祖的佛性,再去学习其他的功课。现在想来,我是一个凡夫俗子,虽与佛有缘,但是,我有着很多红尘的眷恋,与佛还有些距离。

昌义法师佛七开示讲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昌义法师佛七开示讲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山西大同广灵极乐寺昌义法师在佛七开示中讲的一个真实故事和大家分享:解放前,有一个师父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着急了,一个师叔,一个师兄两个人在那里商量。师父一看徒弟这不是一般的人了,已经是超凡入圣了。结果方丈派了一个小和尚在那发米,监督她。监督老太太念佛的小和尚也觉得大和尚不像话,一点善心,慈悲心也没有。

悲欣交集——弘一大师行化事略

弘一大师,出生于天津的名门之家。“悲欣交集”四字是弘一大师临终前的绝笔。弘一大师对南山律的弘传派别作了详尽的解释。《改过经验谈》是弘一大师学佛与自我修炼的经验总结。弘一大师晚年,因过度劳累,旧病复发,渐为沉疴。10月10日下午,弘一大师书“悲欣交集”四个大字,交付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8时,在妙莲等法师的助念声中,弘一大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安详圆寂。

自作主人

“小师父说得极是,佛教创导缘起观念,主张人的自主性,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眼下某些寺院,大搞烧纸、算命等迷信活动,是不是有违佛教的本质呢?”只有树立自作主人的观念,方能于内心筑起一道防御迷信之墙。。

观世音菩萨

后殿三大间,中间一间门窗略后缩,中有观世音菩萨坐在莲花中的塑像,其旁两间无塑像,可以住人,可以存物。怀念昔年的小学,何以略过许多人事而专注观世音菩萨?如此,观世音菩萨还能稳坐在莲花座上吗?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理想的化身,至少是在不少的人无德、更多的人有苦的社会里,她是会有大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