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爱难尽 佛教提倡四大皆空,目的是要使人身心都能得到超脱,不为俗务所累。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对身体的爱著。下面便有两个讲述身爱的故事。经此一吓,那位公子悟到人的身体实在不应爱著,原来是皮囊一具,由此克服了洁癖,能够专心修道了。这位公子冒著死的危险才克制了对身体的爱著,可见身爱的难除了。上面的故事便说明,人如能破除身爱固然非常之难,但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至成为苦行却又难上加难了。
一只大虫:出家盗用僧物,比丘头虫身报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次,舍卫城外的粪池里出现一只奇形怪状的大虫,它的头是比丘头,身体却是一条大虫,身上还长满了细细长长的小虫,不停地在它身上蠕动,吸食它的血,吃它的肉,再加上一直浸泡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这只大虫痛苦得不断哀号。这时,世尊以智能观察得知:这只大虫授记的时间到了,可藉此教化舍卫城人民的因缘也成熟了。说法圆满后,佛陀率领僧众返回经堂。
印祖故事:勤行脚参祖师道场,明志愿号继庐行者 资福寺位于怀柔县城北约五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从此,大师在资福寺将近四年,沐浴彻悟祖师的遗泽,净业大进。资福寺规矩严肃,修持严密,果然不愧为当时净土第一道场。四年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以及《彻悟禅师遗集》、《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等净土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大师别号继庐行者,以示仿效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开创的念佛宗风。
印祖故事:万丈高楼从地起 欲学佛法先敦伦 致使有些修持很好的人,有时在伦常方面不能恪尽己分。因此令一些不知佛法真理的人,多对佛法起谤心。大师认识到佛教包括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者也是这样。因此,弘扬佛法,首先要注重提倡敦伦尽分,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由是加以主敬存诚,克己复礼。明因识果,期免轮回。
印祖故事:龙泉行堂修苦行,做事均须细心人 四月份,大师到北京城南的龙泉寺担任行堂。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与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意思是说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那么,后来大家知道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其龙泉行堂的作为与拾得大师的行堂仿佛似之。都是菩萨随缘示现,称机利导。
印祖故事: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 印光大师幼承庭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一般读书人受辟佛观念的影响是普遍现象。在我国儒家思传统中,辟斥“异端”,不仅由来己久,而且被看作是儒者的天职,认为非此不足以为圣人之徒。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指责佛教是夷狄之一法,提出五帝、商周帝王长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不是事佛的结果。于是信仰佛教,自称为六一居士,时常行文劝善,与佛门高僧来往甚欢,成为当时文坛的佳话。
印祖故事:不随人转修净土 辞别恩师赴红螺 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纯公和南五台其他知识的所有开示,都是指归向上,而破斥净土法门。有鉴于此,大师坚定地选择修持净土法门,绝不接受师父及与师父交游者所提倡的禅家宗旨。大师自量己力,立定志愿,不随人转。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变。在南五台修行的四、五年中,大师的师父和师兄弟们都以禅为宗,独大师以净土为宗。“说到这里,大师不禁流下热泪。纯公安慰大师说:”你不必担心老衲,还有你的师兄弟们呢。
印祖故事:乞儿骗钱不念佛,慨叹众生业障深 大师把钱袋取出来给乞儿看,大约有四百多文钱,对乞儿说:“你念一句佛,我给你一文钱,你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乞儿还是不念,并哭了起来。大师感慨这个乞儿太缺乏善根,为了骗钱,也不肯念。乞儿如果发善心念佛,就会得大利益。不久念佛之声就盈于道路。不过这个乞儿虽不肯念佛,但已经听到了大师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种下了毕竟成佛的善根种子。一位阿罗汉尊者教他称念南无佛,国王就一心念佛,七日不懈。
印祖故事:化闻请藏助检阅,安单法雨理藏经 大藏经是朝廷组织刻印的,请大藏经也要向朝廷申请,经过皇帝批准颁赐。十年,回山省师,继席法雨寺。现存73,024块,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副大藏经板。名寺加上名僧,请大藏经当然顺利得到批准。经过一段时间,大藏经印好了,还要护送到普陀法雨寺。化闻和尚观察到印光大师道行超卓,就邀请大师一同护送藏经到法雨寺常住。法雨寺藏经楼藏有新、旧大藏经两部,大师一一进行校正。
印祖故事:借吃肉掩盖真心,寻机会逃回佛门 印光大师出家后不久,大哥就找来了,骗他说母亲病得很重,必须回家探望,与母亲告别,然后再来修行才行。等到回到家里,母亲并没有生病。母亲对于大师出家修行一事,倒也无可无不可。否则恐怕要打官司,那就会受累不小。家里人担心大师偷偷跑回寺院,就对大师严加看管。为了找到回寺院的机会,大师故意顺从家人,掩盖自己的真心。大师知道机会来了,乘机占了一卦观音课,结果是“高明占禄位,笼鸟得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