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切勿恶语伤人 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并且在钵中又盛满了甜蜜,双手恭敬奉给佛陀。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师质的家中。很多人恶语伤人时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
佛经故事:嫁给小偷的富家女 富家女证得阿罗汉果拘达娜是舍卫城里一位富翁的女儿,一直过着平静、深居简出的日子。拘达娜的父母只好向国王的官员行贿,换取小偷的生命,然后将她嫁给他。虽然她非常爱他,但他却只爱她的财富。舍利弗建议她先出家为比丘尼,她也信守诺言,服从舍利弗的建议,正信出家为比丘尼,并且精进奉行舍利弗的教导,在几天之内就证得阿罗汉果。后来,有些比丘针对此事请教佛陀:“拘达娜比丘尼真的只听闻少许的法义就证得阿罗汉果吗?”
佛经故事:懒惰的难陀 佛教教化难陀过去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子——难陀。富翁看着儿子这么善解经论的道理,便邀请外道六师如富兰那这些人来家里教导难陀。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并且呵责他赖床、贪睡,又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
佛经故事:认人为兄的愚人 认人为兄从前有一个富有的人,举止行为大方得体,人也敦厚聪敏,方圆几十里的人,对他都很称赞,也很仰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钱,在急需的时候,可以借用,才称他为兄。这个故事比喻∶有人利用佛法作为他们的教法,却不是真心信奉,到旁人劝他应依所说的去做时,他们则不肯实行,还说:“为了名利,我们引用佛的语言,至于化导众生,就不用去做了,这有什么修行的?”这样的所为,如同“认人为兄”故事一样的可笑。
佛经故事:不要轻视任何一人 即使是小沙弥,也不容轻视阿育王朝是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有一天,阿育王与大臣们出巡,途中遇见一位小沙弥,虔诚的阿育王很想向他礼拜,可是一想到后面有众多大臣跟随,就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帝王,在众人面前向一位小沙弥顶礼,实在有失威严。然后,小沙弥拉着阿育王的手说:“请大王也不要向别人说我能从小瓶子进出的事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当下豁然顿悟:即使是小沙弥,也是不容轻视的。
佛经故事:阿难尊者的梦 已经将近八十岁的佛陀,很感慨的解释道:“阿难陀!佛陀不久要涅槃了,诸大弟子也都会涅槃,这表示人天的眼睛即将消灭。你第三个梦呢?”佛陀像有些激动,说道:“阿难陀!这是说未来的比丘,舍弃法衣...,弃戒乐俗,蓄养妻子,这真是大法的不幸!你第五个梦呢?”
佛经故事:舍利弗之吼 舍利弗尊才表示感谢后,便起程离去。当天下午,一个比丘前来,向佛陀申诉舍利弗尊者待他的不是。傍晚时,舍利弗尊者已与学僧回到精舍了。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最信任的弟子之一,因而成为很多比丘所妒忌和误会的对象。一些被佛陀指责过的比丘,更认为这是因为舍利弗在佛陀面前道说他们的长短。他们不能忘记数年前佛陀邀请舍利弗共分法座。阿难陀对舍利弗应付目下情形的能力绝不担心。佛陀信赖舍利弗是理所当然的。舍利弗也同样回礼。
佛经故事: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遇见了他出家前的妻子。这位比丘有点招架不住,几度踌躇,终于闷闷不乐的回到祇园精舍。来到佛前,众比丘先顶礼世尊,然后告知实情,安静的站在一边。佛陀微笑,然后告诉他:“比丘!前世你也差点为她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