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民国时期的著名文化公案:老子和孔子谁更大?

然而,在民国时期关于老子是否晚出曾是个文化公案。在他的《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他先是将老聃其人和老莱子、太史儋混淆起来,认为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记载并不清楚。司马迁写本传时经常有附传的体例,在老子的本传中谈到老莱子即是以附传的形式出现的。一个“亦”字,明确点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不仅否认老子与孔子同时代的说法,而且考定老子在庄子之后。

父亲冯友兰:活着是为了明白哲学道理

著有多部哲学著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青年冯友兰>他从美国留学回来,担任中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据河南家乡的亲友说,1945年年初,祖母去世,父亲与叔父一同回老家奔丧,县长来拜望,告辞时父亲不送,而对一些身为老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口,乡里传为美谈。

1990年11月26日学者冯友兰逝世

1990年11月26日晚,一代学术泰斗冯友兰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溘然长逝。冯老的亲属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老师们,在此之前还筹备着冯老生日庆典暨学术讨论会,期望在即将来临的12月4日--冯友兰先生95岁华诞,庆祝他辉煌的学术生涯。靠他口述,别人笔录,终于在1990年7月写完这部巨著。冯友兰,字芝生。1920年赴美国留学。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代主席。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任继愈:现代学者中的「 ”士大夫”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而京师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9月9日,从建馆至今已经度过了110周年的岁月旅程,在这长达110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众多知名学者出任馆长,诸如:缪荃孙、夏曾佑、袁希涛、陈垣、马叙伦、梁启超、蔡元培等人,而对最近几十年里的诸多馆长中,我只对任继愈先生还有些印象,而今年也是任公逝世十周年,仅以此文缅怀和纪念任继愈先生,并借以祝贺中国国家图书馆成立1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