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壹、出家篇

(此为恭录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之公案因缘,共一百则。尚未经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壹、出家篇一、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贰、在家篇

贰、在家篇一、土着转世天地鬼神这些事情,虽然现在人都说是迷信,可是报章杂志上常有传闻。我受戒时,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他在戒坛上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这一种为超度而诵经、念佛,一定要有期限。

净空法师说故事(二)壹、出家篇

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一个故事,是大师往生前四年的事情,是有一位居士说出来的。所以,愈是文明先进的国家,染污愈严重。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参、佛典篇

参、佛典篇一、一声南无佛在《法华经》上,世尊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净宗法门的根熟是世出世间一切万缘统统放下,真信、切愿,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与其他法门确实不相同。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无比殊胜,如经所说,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统统得度。三车是羊车、鹿车、大白牛车,代表不同根性的众生。

向佛陀学习

《向佛陀学习》梦参法师讲述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意思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要相信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佛的涵义,学佛的人都知道。因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经结合在一起了,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念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孔子与佛陀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实际上佛陀与孔子一样,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佛教应该正名为“佛陀的教育”。孔子与佛陀都具备了最优秀的教育家素质,一切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可见,孔子与佛陀的教育目的,都是把德育摆在最高位置的。这是佛陀教育目的独特的地方,亦非其他教育家所能办到的。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在《大毗婆沙论》卷20之中是指天人的妙相是由上、中、下品的异熟果来引起的,而不同的妙相业所需要的条件如下面表格所示的内容。所以才引用《大毗婆沙论》之中的内容来看“菩萨”与世间上的有情相互之间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为此而进行讨论了。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四)

以我们人类的立场看待一切,显然与事实相去甚远。一般人勉强可以接受的例子是:像初始的生命,最原始的细胞、最原始的细菌、单细胞生命,它是不断地自我分裂而已,它没有死亡。每一个生命都在本质上不生不灭,追溯“我”这一念无明的源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教显宗称其为“无始无明”,密宗的宗喀巴大师则称其为“俱生无明”。

代众受苦,痼疾顿愈

长大以後,到京城当官。民国七、八年间,他患了脱肛病,非常痛苦,而且经久不愈。回到京城,痔疮大发,痛彻心髓,经过七天七夜,如坐针毡,不能入睡,病情已经十分危急。徐先生突然想起华严经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的经文,於是依照经文的意思去发愿,并且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等到醒来以後,没想到多年的痼疾却完全痊愈,不再痛苦了。

十七、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母众舍弃自安乐,为利我故受诸苦,数超山海尘数量,我今如何弃彼等?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那么,如何依着因果七教诫而发菩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