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伍 善恶篇 伍、善恶篇一、业力可畏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所讲的都是真实事情,这些事在他的着作里也有记载。他有四个姨太太,加上自己的元配夫人,共有五个太太。他说现在在上海,还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情。这是丹斯里领导得好,他懂得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个老和尚的功夫相当于《了凡四训》里的孔先生,能将蒋先生一生的命运看穿。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陆 谦德 陆、谦德篇一、不能贪图享受从前安世高大师到中国来弘法,在江西共亭湖度他过去生中的同参道友。安世高大师的道行很高,就他的一生修行弘化来看,肯定是阿罗汉以上,决不在四果之下。谨提议以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
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大家好,我们又一次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华严经是佛陀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所讲的第一部经」──这是一般人所有的印象。你要是个认真的学佛人,一定很想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坐一坐,就说:我成道了!《华严经》就是描述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可是,现在问题来了──只有祂一个人在菩提树下,那谁能证明《华严经》所记载的就是祂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个境界!?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可以再继续深入研究的。………
鼠猫之恨 鼠猫之恨●一凡明伦月刊375期2007/6传说武则天本来是个爱猫族,有专人替她收罗全国各地品种优良、花色绮丽的猫,作为宠物。许多人爱猫,也有许多人怕猫,甚至恨猫,猫与鼠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错综复杂,看了这一段历史公案,为这鼠猫之恨点出背後的因果道理来。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而十善业道通常又是不为我们所重视的,总觉得它很简单。《十善业道经》便是一部介绍善恶因果与人生命运关系的经典。关于善恶的定义,在《十善业道经》里讲得非常清楚。此外,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四分五周因果”与“三圣圆融 “四分五周因果”与“三圣圆融弘安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澄观法师用四分五周因果科判《华严经》及其原因与传承;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说明普贤与文殊为上首的原因,进而论述为何只有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称为“华严三圣”及他们之间的圆融关系。本文认为,华严三圣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较漫长、复杂的过程,是佛教已经中国化的证明,是隋唐佛学的一个闪光点,属于华严宗学的范
十七、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母众舍弃自安乐,为利我故受诸苦,数超山海尘数量,我今如何弃彼等?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那么,如何依着因果七教诫而发菩提心呢?
向佛陀学习 《向佛陀学习》梦参法师讲述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意思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要相信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佛的涵义,学佛的人都知道。因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经结合在一起了,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念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四) 以我们人类的立场看待一切,显然与事实相去甚远。一般人勉强可以接受的例子是:像初始的生命,最原始的细胞、最原始的细菌、单细胞生命,它是不断地自我分裂而已,它没有死亡。每一个生命都在本质上不生不灭,追溯“我”这一念无明的源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教显宗称其为“无始无明”,密宗的宗喀巴大师则称其为“俱生无明”。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在《大毗婆沙论》卷20之中是指天人的妙相是由上、中、下品的异熟果来引起的,而不同的妙相业所需要的条件如下面表格所示的内容。所以才引用《大毗婆沙论》之中的内容来看“菩萨”与世间上的有情相互之间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为此而进行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