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家阎崇年身陷“三崇门” 许多草根历史爱好者纷纷批评阎崇年的大腕态度和回避历史问题的做法。这场风波因阎崇年及其所力挺的袁崇焕,再加上崇祯帝,都有一个崇字而被称为了“三崇现象”。今年开始,阎崇年还在各地的历史讲坛巡回进行了以《崇焕精神薪火永传》为主题的讲演。诗人出身,如今为资深出版人叶匡政对记者称,并质疑阎崇年的史学家身份。
唐德刚历史研究不拘一格有生气 当时唐德刚身体已经不是太好,仅隔一年多先生即因病去世。>对口述史研究贡献巨大>著名学者丁冬表示,唐德刚的口述史作品对国内的口述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研究不拘一格有生气>评论家王晓渔称唐德刚是一个“专业的历史说书人”,“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在《晚清七十年》中,唐德刚提出了“历史三峡论”。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唐德刚预计需要历时两百年。
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 >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从事写作和杂志编辑工作,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历史中人交往颇多,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唐德刚先生所总结的诸多历史经验同人生哲学无异。唐德刚认为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使其避免了“身败名裂”。>唐德刚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十分感兴趣。唐德刚并没有将民间史学美化到不着边际的地步。唐德刚的历史见解对于我们校正“成见”,达致澄明有很大好处。
...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1964年5月,...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对吴晗的修改表示满意。...熟读《明史·海瑞传》,被海瑞等忠直之士在国难当头之时表现出的气概所打动。...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通过阅读《明诗综》等史料,他改变了看法。
西方学者清朝康雍乾为何成功? 而现在,艾尔曼和他的同事们编写的这本《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着眼点则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为什么成功”,他们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清朝版图从清初到乾隆末年一直扩大,幅员囊括满、蒙、疆、藏?大陆主流史学界通常认为,中国近代史从...战争开始,但是西方学者并不太注意“1840”这个年代符号。
盘点历史上最爱经商的三位皇帝,结局分别如何? 第一位,汉灵帝。而汉灵帝最大的爱好还是女人,甚至专门盖了一所房子安置几百名女子供他玩耍,最后年仅34岁就早逝了。1513年,朱厚照开设了2个“皇店”别分是宝源、吉庆二皇店。这些店里面的掌柜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而这些店铺也不受官府管理,收益直接归皇家所有,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库了,跟其他短命的皇帝一样,不务正业的朱厚照年,仅31岁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唐德刚口述史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一扇窗 虽然唐德刚搞口述史完全出于偶然,最终却成为这方面的开创性人物和大家。>唐德刚口述史著作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李宗仁回忆录》。这就是唐德刚先生脍炙人口的“历史三峡”论了。比如,唐德刚替胡适写口述史,胡的口述部分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内容全靠他自己找材料加以补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氏作品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唐德刚先生那部构想中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永远成为一部未定稿了。
朱维铮我只希望说明历史是什么和为什么 朱维铮今年73岁。朱维铮对此有些无奈,却未因此噤声,“我只是在说历史,如果连历史都不能讲,那就糟糕了。”事实上,朱维铮从来不是一个只活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在讲历史,但并未远离现实。
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 但是,在人人说历史的大热中,对中国改革史的阐述极少,这是一个遗憾。我觉得中国历史上多次改革失败是极大的悲剧,是中国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历史上的改革。中国历史上有改革的传统。
明朝一樵夫张差闯进皇宫,差点 ... 了太子 >>张差被捕后,太子朱常洛派人报告万历皇帝闯宫事件。张差不同意,他们就把张差辛辛苦苦砍伐的柴草一把火烧了。后来张差急火攻心,一怒之下就来到了北京喊冤。王之寀去牢里,单独审问张差,威逼利诱最终张差又交代了一个截然不同且骇人听闻的供词。>>最后张差被处死了,庞保、刘成也死了。对于这段历史也是争议颇多,或许张差真是受了郑贵妃的指使。>总之无论如何,张差闯进了太子慈庆宫,若不是一群太监或许朱常洛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