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真人:修禅开悟的因缘故事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兆人,原为道教祖师,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后成为黄龙诲机禅师之法嗣。吕洞宾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及第,生活落魄。吕洞宾道法修成之后,即离开终南山,云游四海。吕洞宾来到黄龙诲机禅师的道场,正好赶上黄龙诲机禅师击鼓升堂。黄龙禅师一见他,心中早已知晓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吕洞滨吕岩真人。令吕洞宾惊恐的是,居然刺不进。吕洞宾后来又礼谒潭州智度觉禅师,并深深地被觉禅师的道德修为所感动。
百字铭-超越宗教的养心宝典 百字铭-超越宗教的养心宝典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是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壶代表身体,自己的气脉起变化作用。这二十句话,一句五个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铭。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观念来看这首百字铭,他本来也是禅宗的大护法,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前,原是个读书人。吕洞宾深怕苟杳贪恋床第之欢误了锦绣前程,连忙推托。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跑前跑后张罗一切,而苟杳却无脸见人,干脆躲到一边。到了晚上,送走了宾客,吕洞宾进了洞房。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而去。吕洞宾只好出门去找苟杳帮忙。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传来传去竟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八仙”故事并非传说 皆为真实历史人物 在我国民间,几乎人人都熟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应当说,大部分神灵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所谓“八仙”自然也不例外。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张果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说完飘然离去,吕洞宾却不气馁,辞官隐居学道。钟离权于是十次考验吕洞宾,最后终于收他为徒。一天,吕洞宾外出归家,却见全家人突然病逝。吕洞宾偶然弄些东西到市集上去卖。大年正月初一,来个乞丐,靠在大门上讨钱,吕洞宾给了他。洞宾心如止水,丝毫不为情欲所动。吕洞宾不气不恼,操持起药锄,采药度日。吕洞宾却深信不疑,买回药吃下去,幸而一切无恙。于是钟离权收洞宾为徒,洞宾经师父指点,勤勉修行,终于成高仙。
“八仙”中吕洞宾的人情味最浓 吕洞宾穿针引线逐渐组成“八仙”如果要选出一位在民间影响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吕洞宾莫属。在流传至今的所有八仙故事中,八仙中互有师徒关系最多的就是吕洞宾,其次才是钟离权。何仙姑是吕洞宾的门徒,曹国舅和韩湘子则是吕洞宾和钟离权共同度化的。连一度进入八仙行列的刘海蟾,也是吕洞宾的弟子。所以,八仙的中心人物就是吕洞宾,通过他的穿针引线,才逐渐组成八仙这个小团体。
蟠桃会 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白娘子。天上王母娘娘生日那一天,众神仙都去赴蟠桃会。赴会的神仙真多呀,把那很大很大的一座凌霄殿坐得满满的。过了一会儿,仙女捧上红艳艳的蟠桃,大家开始吃寿酒,王母娘娘也出来招呼客人。南极仙翁这番话,勾起了白娘子多年来的心事。等到蟠桃会散了,白娘子走到南天门,看见前面的南极仙翁,便追上去拉住他的大袖子问:“老仙翁,老仙翁,告诉我那个吐汤团的小伢儿好吗?我想去见见他。”
汉钟离十试吕洞宾 汉钟离点化了他,让吕洞宾做了个黄粱梦,用梦境破除了他的功名利禄之心,使他一心求道修行。同时,汉钟离又十试吕洞宾,对他进行了一连串的考验,看他是不是具备了求道的决心。汉钟离对吕洞宾说:“你这个人骨节不坚,志行未定,若想成仙,恐怕还要再过几辈子。”吕洞宾却毫不气恼,依然和颜悦色。吕洞宾家遭抢劫,无以为生,只得躬耕自食。经过了十试,汉钟离才正式收吕洞宾为徒,最终使他成了神仙。
《白蛇传》的传说故事 吕洞宾卖汤团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四处来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人们听一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堆里来。但是大汤团卖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在断桥的下边,有一条白蛇在修炼。白蛇眼看这人间的繁华景象,心中十分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