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

农夫何做千秋痴?——记收藏家吴国先

——记收藏家吴国先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为当今留下多少值得发掘的文物宝藏。因此,从近现代以来,吸引了包括郭沫若、高文等众多的文化学者、文物专家和收藏家来此发现、考证、收集、研究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令人称奇的是,从古蜀文化发祥地郫县红光镇的一个农家走出了一位爱好收藏、鉴赏,远近出了名的民间文物收藏家—吴国先。农夫出身苦,却作千秋痴。

五代十国时,南唐为何定都南京?

五代十国有两个王朝割据江东,前边的是吴国,不太出名。南唐与吴国是前后继承的关系,但是吴国的国都在扬州,南唐的国都为何却在金陵(南京),这里面大有文章。

黄朴民:银雀山《孙子兵法》佚文学术价值略说

与「”郭店楚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乃至「”上博简”「”清华简”研究领域所呈现的场面热闹、成绩斐然情景截然不同,海内外学术界对1972年出土发现的「”银雀山汉简”的关注程度明显要逊色得多,其相关的研究,亦一直处于一种相对沉寂、鲜乏进展的状态。用宋代大诗人陆务观的《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的词句来形容,那就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其实并不奇怪,较之于在

夷陵之战刘备犯了哪些兵家大忌?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君主,他一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能登上帝位实属不易。然而夷陵之战的惨败险些让刘备一生的奋斗付之东流,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到底犯了哪些兵家大忌呢?

夷陵惨败后,为何刘备留守白帝城而不是回成都?

章武元年,刚称帝三个月的刘备不顾群臣反对,毅然亲帅大军顺流东下攻伐孙权的吴国。在经历七八个月...相持后,陆逊最后用一把大火烧得蜀汉军队大败,而刘备一路狼狈逃到白帝城。他在这里度过了剩余的十个月的人生,再也没有回到蜀汉政权政治中心——成都。既然刘备打了败仗,实力大损,那么为何他不愿回到成都重整旗鼓呢?首先刘备惨败后,白帝城的战略意义瞬间重要起来,甚至说它的得失决定蜀汉政权安危也不为过。

《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19:宜侯夨簋在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常年摆设着一件叫「”宜侯夨簋”的青铜重器。这件宜侯夨簋,于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西周墓,后藏于国家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有个「”古吴神韵: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其中也陈列了宜侯夨簋的复制品。这件宜侯夨簋尽管在众多青铜器中似乎不太起眼,但实际上意义非常巨大,因为它很可能证明了吴国的分封。

一棵桑树和一只烤鱼,如何搅动春秋吴国宫廷风云?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子,最钟意幼子季扎,但季扎宁愿当农民种地也不愿意接班,还跑去周游列国,甚至比孔子更早。于是,老大老二老三说好,王位按顺序传递,最终还是要交给季扎。这是一次正常的王位传承,却又极不正常。但公子光显然低估了敌人,吴王僚二年,公子光出师未捷,被楚军教训了一顿,一败涂地,连吴国的王舟都给搞丢了。

蜀国和吴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诸葛亮数次北伐依然无功而返

很多同学认为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主要是因为太过谨慎。魏延曾经提出过奇兵制胜的策略,但是被诸葛亮否决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的谨慎没有错,魏延孤军深入即使占领了长安也会面临被围困被绞...的风险。最后因起兵未遂而作罢。双方到达长安之后,骑兵走陆路、步兵乘船齐头并进。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魏延曾献计:自己率领五千兵马走长度最短的子午谷奇袭长安,占领这个重要的据点之后等待诸葛亮率领主力从斜谷过来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