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忙心不忙 1990.6.16~1990.6.30 星云日记人忙心不忙1990.6.16~1990.6.30六月十六日星期六“国际孔孟思想与中国文化前途研讨会”今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揭幕,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开幕典礼。这次参与的学者专家来自香港、台湾省、新加坡、大陆,有一百多人出席。因限于西来寺场地关系,今天来表演的乐仪队仅三十人。主办单位上午来电表示,主动签名要来的有八十多位。下午四时起,准六时齐集于东禅楼,千家驹夫妇也随缘参加。
轻松学佛法:认识佛陀教育 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我年轻的时候也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不切实际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佛教的教学进入到高等知识分子阶层,大家就不会说佛教是迷信。将佛教教育提升,让大家知道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而不是迷信,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台湾省成立的道场叫做“佛陀教育基金会”,在香港成立的机构是“佛陀教育协会”。
当佛陀遇到孔子:比较二人之教育观 为更清楚地表述孔子与佛陀二人的教育...,下面略作展开加以说明。具体而论,佛陀教化弟子不外言传、身教两个方面。由此可见佛陀在教化弟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孔子回答说,不仅因其官位要如此待他,对盲人也更应如此。此外,有一次佛陀受阿耆达国王之请,赴该国结夏安居。由于中途变故,佛陀与五百弟子没有受到供养,加上该国遇上灾荒,谷米昂贵,乞食难得,弟子们饿得东倒西歪。
不比较,不计较,自然无烦恼 如果能够安于自己现在的生活,不与别人相互比较,那么自然也会减少许多烦恼。星云大师曾为人题字“不比较,不计较”,因为大师认为,人生各种烦恼的主要来源就是比较和计较。所以,我们只要秉持着“不比较,不计较”的人生态度,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体谅他人,宽容自己。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我有很多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纵观中华历史,那些有建树、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中华五千年出现的伟大母亲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历史上有厚德的母亲不止这四位,还有太姜——周公季之母;太妊——周文王之母;太姒——周武王和周公之母;颜征——孔子之母;佘太君——杨延昭之母等等,多得数不胜数。
学会弯腰,才能抬头! 弯腰,这是一个连小孩子都会做的简单动作,但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会,他们或是懒惰,或是孤傲,或是只顾抬头看天上的风景,而干脆忘记了……其实,一生中会有很多教你弯腰的人。然而更多的时候,你自己才是真正教你“弯腰”的人,只有自己才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我该怎样做?只须弯一弯腰,也许你的人生就从此改变。弯腰时为了更好的抬头!
吸引法则,心不正,恶报来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结果,叶公真的把龙给招来了。叶公好龙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古人早就知道的法则,那就是感应,或者感召,这个在宗教中并不罕见。所谓的吸引法则,就是感应、感召。不过,好多人都把这个‘吸引法则’用在了如何成功、如何赚钱上了。
古人尊师故事二则 古人尊师故事二则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以下为其中几例。此时,子夏、子张、子游三个人提出:有若的长相酷似老师,想把有若当作孔子,以对老师的诚意和礼节来事奉有若,表示对尊师的敬意。曾参一番言语,众人听后叹服不已,深为曾参对老师的真诚和对礼仪的一丝不苟所感动。
孔子门生子贡的花钱之道 子贡的钱,花在孔子身上,就是在赞襄民族文化,就是在赞襄天道,不灭斯文。子贡确实是国之重器,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其实,子贡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被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商人。他的钱,大都贡献给老师了,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所以,我以为,子贡也许不是历史上最会挣钱的人,但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会花钱的人。子贡名列“孔门十哲”,这比他的外交生涯,比他的商人名头,更让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