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人尊师故事二则

古人尊师故事二则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历来是敬师的名言,把老师的恩德比之于父亲,因而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事奉老师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以下为其中几例。帝尧、帝舜师事许由许由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庄子•天地》篇云:“尧之师曰许由”,《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篇云:“帝舜师许由”,许由曾为尧、舜两位圣君的老师。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重义轻利,与尧、舜一样称为圣人。史载帝尧治理天下万民,使海宇清平,举贤任能,可谓人才济济。但他仍唯恐埋没人才,还常常深入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他听说许由是有道之名士,于是千里相访。帝尧与许由见面倾谈后,许由了解到帝尧志趣不凡,的确是位圣主,帝尧对许由讲述的天下之理佩服之极,因此就拜其为师。帝尧还都后,就想把这个天下让给许由,他将朝政交大司农等代理,即日命驾,往访许由,朝拜许由于沛泽之中。帝尧对他极为恭敬,执弟子之礼,北面而朝之,说道:“弟子德薄能鲜。当初即位之时,曾经发愿,暂时忝摄大宝,过一过渡,必定要访天下之圣贤,将这天下让给他。现在弟子细想,老师才德好比太阳和月亮,并世圣贤无过于老师。愿将这天下让与您,请您慨然担任以安万民,不胜幸甚。”许由说:“帝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得到大治了,国泰民安,万民丰乐,这一切都是帝的功劳,而现在让我来接替,我是为名而来吗?”帝尧一再相让,许由坚辞不肯。次日,帝尧再访许由,许由竟不知到何处去了。许由从沛泽遁出之后,为了不使帝尧再找到他,就跑到中岳嵩山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在那里耕作隐居,不觉已过一年。帝尧到处寻访,终于打听到了许由的消息。一日,许由正在田间低头干活,忽觉有人走近来,高叫:“老师!”向他行礼。许由抬头一看,哪知是帝尧,不觉诧异,就问道:“帝怎会跑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帝尧道:“前番拟将天下让与老师,原是为弟子无才无德,深恐误尽苍生,所以有此举。不意老师匿迹潜踪。拟恳求道德卓越之人,为弟子辅佐,但是仔细一想,道德卓越之人,仍旧无过于老师。所以今朝竭诚再来敦请老师,作九州之长,辅佐弟子,还望老师不要推辞,不但弟子一人之幸,实在是天下万民之幸也。”许由听到此,说“天子 ... 九州,就是九州之长。从古未闻天子之外,还有什么九州之长。帝之此言,某所不解。”帝尧道:“本来没有这个官名,不过弟子请求老师辅佐,特设此官以表隆重,还请老师屈就。”许由再次推辞归隐,使人再找不到他。但是帝尧对许由一次让位,一次召为九州长,百姓们都知道了,人们都称赞帝尧的胸怀和许由的境界。《庄子• 让王》篇记载此事云:“尧让天下,许由不受”。舜耕于历山时,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讲究礼让,重视仁义,半年以后,那里风气大变,种田的人居然都知道自己取那硗瘠之地,而将那肥沃之地互相推让了。人们个个都敬重舜。有时邻居争斗,都要请舜裁判,舜的话比官令还要佩服。远近的人闻风而搬到历山去住的,竟有争先恐后的情形,使偏僻之地逐渐成了繁盛之区。人们称舜为圣人,说“真是‘圣人所过者化’啊。圣人只教我们以义,不教我们以利;圣人只教我们以让,不教我们以争。”可见舜化导的功效了。舜在一次耕种之暇,来到了箕山游览,只见一个老者迎面而来,一不小心被石子绊足,跌在地上。舜看见了,忙过去扶了他起来,到一块石上坐下,老者一再感谢。舜看他年纪甚高,就问他家在何处,又问他姓名。那老者道:“我已几十年不说姓名了,你问它作甚?”舜听了,觉得诧异,叫问不已。那老者道:“汝叫什么名字?”舜告诉了。那老者笑道:“原来是你,我亦久闻你的名字。罢,罢,我就告诉你,但是你不要告诉人。”舜连声答应。老者道:“我姓许,名由,字武仲。”舜不等他说完,就拜了下去,许由止之不住,舜起身再道:“先生家在何处?我送先生回去吧。”许由笑道:“你愿送我回去,也好,我家就在箕山的那一面,不过烦劳你了。”舜道:“得以伺候长者,正是求之不得之事,敢说烦劳吗!”当下舜扶了许由过山,直到许由家中。许由深表感谢,又与舜交谈,舜请拜许由为师,许由亦不推辞,就收舜为弟子。次日,舜送了许多日用之物给许由,以当束脩之赀。自此以后,耕种、贸易之余,舜常去请教,许由给他讲述了很多道理,舜后来成为德行感召天地,仁政泽被四方的圣君。曾参谨遵师教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十六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勤奋好学,谨遵师教,“于子言无不悦”。他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认真复习了?“ 曾子避席”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说的是:有一次曾参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参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参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后来很多人都向他学习这种礼仪。曾参随孔子从楚国返回鲁国后,每日在家白天躬耕陇亩,晚间学习到深夜,非常刻苦。他没有任什么官职,生活很是窘迫。鲁国的国君听说了曾参的品行后,对他非常关心和同情,决定赠以“食邑”。但曾参以为 “食邑”是只拿俸禄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为好,于是固辞不受。这时,派来的使者好心的劝说曾参:“先生非求于人,为何不受?”曾参对使者诚恳的说:“我常听说,受人者畏惧于人;与人者骄傲于人。纵然与人者并不骄傲,但我能不畏惧吗?”经过再三推辞,曾参终于没有接受国君赠给的食邑。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称赞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孔子去世后,曾参、子夏、子张、子游、有若等弟子们沉痛守丧三年。在满三年时,共同行了大礼,失声痛哭而归。此时,子夏、子张、子游三个人提出:有若的长相酷似老师,想把有若当作孔子,以对老师的诚意和礼节来事奉有若,表示对尊师的敬意。曾参听后,非常生气,立即起来反对,严正陈词:“这可不行,夫子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象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相貌相似的人怎么能比得了呢?”曾参一番言语,众人听后叹服不已,深为曾参对老师的真诚和对礼仪的一丝不苟所感动。孔子之后,曾参承继孔子道统,勇敢的担负起推行道义、仁德的重任。他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意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维护正义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遥远吗?”他还编著了《大学》、《孝经》等经典著作,被后人称为“宗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人尊师故事二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张举焚猪察真情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任句章县县令。一日,有人来报“谋...亲夫”案,被告是个30多岁的妇人。>>张县令冷眼观察了一会,想:眼下毫无证据,先去验尸再说。验尸结果,并无可疑之处。张县令并不理会,又说:“办丧事要宰两头猪吧?”>>张县令叫死者的哥哥捆了两头猪,又叫人在家门口点起两堆火。>那妇人只好招供出与奸夫串通一气,谋...亲夫的罪行。

  2. 四款奶茶的做法与功效

    既有牛奶的香浓,又有红茶的甘醇,还有桂花、玫瑰花的柔美清新。加了西米的奶茶颇有珍珠奶茶的效果,只是“珍珠”的颗粒小了些。这款奶茶香气四溢,还没饮用已经醉了。何况桂花还具有止咳化痰、养颜美容的功效呢。做法:1.将红茶包与玫瑰花放入壶中,加适量热水冲开。玫瑰奶茶有舒缓压力的作用,另外牛奶可以用奶粉代替,口味略有不同。

  3. 梦见别人杀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杀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杀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和外国人接吻

    周公解梦梦见和外国人接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外国人接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马足车尘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ǎzúchēchén【解释】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马足车尘”

  6. 八千年玉石进化史 12幅古画图解古人工艺

    八千年玉石进化史12幅古画图解古人工艺玉石爱好者结缘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却难以想象—它从被发掘到设计到雕琢到打磨到成品,这一过程上需要花费多少的心思。都知道“玉”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它与中华传统文化难以分割,溶在中国人的骨髓里。无论你是古玉爱好收藏者,还是古玉研究人员,甚或是在博物馆里观赏过古玉,一定会对古人的智慧、工艺大加赞叹。第二幅“开玉图”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

  7. 梦见“大头菜”是什么意思

    未婚男子梦见大头菜,会娶一位美貌的年轻的女子为妻。梦见大头菜丰收,是吉兆,事业会成功。农民梦见大头菜,来年收获会减产。病人梦见吃大头菜,不久会康复。

  8. 细节伤害

    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而对捡钱的人,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简单的一句“有事吗”?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因为习惯,常常忽视了细节的暗合逻辑和给他人的感受。细节伤害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仅有的那点温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敛迹,美德遁形。往往,灾难未必能将人倾覆,而一个小小的细节,伤害至深,让人忧思难忘。

  9. 女子13岁嫁给老皇帝,受尽宠爱连生4子,画像成镇馆之宝

    博尔济吉特氏是道光帝对照喜爱的浩瀚女子中的一员,她的父亲也是朝廷官员。初入宫的时候被翻牌子封为了静贵人,这一年她方才13岁,正好跟道光帝的喜欢不约而同,而道光已经是43岁的中年男子了。咸丰即位后,又将其封为康慈皇太后,咸丰五年博尔济吉特氏作古。康慈皇太后活着时,道光皇帝曾经命宫廷画师画了她的自画像,保留到如今现在为广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0. 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搜集保存的历史痕迹

     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搜集保存的历史痕迹  [论文关键词)内蒙古  蒙文书籍  搜集保存  历史痕迹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寻内蒙古地区个人和机关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历史痕迹的同时,着重记述了建国后国家重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