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境界与格调 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 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薛永年《中国艺术报》2007年4月20日当前的国画创作固然佳作频出,精品迭见,在发扬优良传统走向现代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因此,在艺术批评中,风格固然重要,境界与格调尤为重要。可见,中国画眼下的繁荣现象如果缺乏坚实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的基础,发展中的负面问题当会逐渐地显露出来。
中国画中的田园牛趣 中国画中的田园牛趣韩滉《五牛图》中国第一幅关于牛的画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吴作人《牦牛图》现代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的《牦牛图》也是一幅中国画精品,与《五牛图》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李可染《水牛图》说到牛画还不能漏了出自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笔下的《水牛图》。
浅识吴冠中的中国画创作思想 吴冠中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吴冠中对绘画的创作核心、创作动力、创作关键、创作...、创作原则等创作思想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吴冠中的国画作品有很多美的个体与组合体,这都来源于他对形式美的发现。吴冠中的中国画从没有固定的程式和章法,画面如何结构,全靠特定情感的驱使。“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则,它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谈谈中国山水画以气主生 谈谈中国山水画以气主生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用以表现自然环境的一种形象语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突出的区域性文化特点。这种以气主生万物的概念,在汉代的纬书中被普遍采用。中国山水画独立于其他画种、趋于成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可以说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就受“气”的影响。那么,中国山水画中气的美学特征又是什么呢?这种婉约的画风,几乎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流。
收藏家法伯:中国画情节 收藏家法伯:中国画情节国际著名美术作品收藏家霍华德-法伯直到90年代中期收集了美国近代美术作品,后来以收集中国和古巴的现代美术作品而闻名于世。他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画作品10月将交付伦敦菲利浦斯拍卖公司举办的“法伯藏品拍卖会”进行拍卖。法伯作为收藏家对时下名扬四海的中国当代美术有什么看法,他疯狂地买画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优秀收藏家,对这些问题请教了法伯先生。
水墨画在当今中国 水墨画在当今中国“墨分五色”是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里的一个新水墨展,贾平西、王川、王中、谭军、阴澍雨、方天园——从30年代生人的画家到“70后”艺术家,以不同的性格展示了当今中国的水墨状况。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人们常常将水墨画、文人画甚至与中国画混为一谈。论当今水墨画的现状,避不开上世纪中国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今日中国水墨画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生的。
中国画廊业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 中国画廊业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画廊业是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画廊业也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业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画廊业在面对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其发展的状态及其态势如何?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
艺术消费,是一种软消费 艺术消费,是一种软消费目前的中国画作品状况实际上都是被市场闹的,作者都在跟风,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画家们都很现实。但从纯艺术而言,现在也没有几个画家能为中国画的发展挑起这个担子。谈到当下的艺术市场,笔者认为,艺术品市场其实就是一种艺术消费,确切地讲是一种软消费,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美好的神游物外,是意欲享用的夜宴。
陆俨少——超世俗的诗性追求 陆俨少——超世俗的诗性追求陆俨少生在中国急速现代化的时代,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世俗化的过程。古代山水画特别是古代文人山水画,始终具有一种超越世俗的诗性追求——即人与自然,心与物,道、技与造化合一的追求。为了赋予世俗题材作品以超世俗的诗性,他有时采取“以古为今”、“以古喻今”的方式。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没有中国画这个名词。人们为了区别于西洋绘画,便把传统的中国绘画叫作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历代绘画史家,无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中国里发掘”,去写好自己的绘画史。为继承与发扬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系统地研究中国画艺术专史,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正是按照今天认定的三大科来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