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怎么处理你的日食眼镜

幸运的是,另一次日全食将在2024年来到美国,根据NASA的说法,用最新规格制造的眼镜届时仍将是好的。眼镜超载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数以百万计的日食观赏眼镜被分发。例如,在8月21日的大型活动之前,公共图书馆分发了210万副日食眼镜。据一份声明称,美国纸面光学的目标是在全食之前产生1亿对日食观察者。

最后一轮新月星期天开始美国大日食倒计时

[最适合观看2017年日食的ISO认证装备]数十年的期待“KDSP”,1932年8月31日,《...》刊登了一篇头条报道,称当天横扫新英格兰的日全食将是美国在2017年前最后一次“非常好”的日食。弗吉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塞缪尔·阿尔弗雷德·米切尔,报道引述他的话说:“因此,在1932年的日食进入人们的记忆之后,在真正有利的条件下,直到2017年8月21日,也就是85年后,才有机会从美国大陆观看日全食。”

宇宙如何起源的?除了「 ”大爆炸”外,还有两种惊人理论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有一个极其困难问题就一直在脑海盘桓,那就是「”我们究竟从哪来”。随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最初的「”我们究竟从哪来”这个问题,开始慢慢地延伸成为「”我们和我们所在的世界究竟从哪来”。虽然很明显,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太过于深奥,但是人们并没有就此停止思考。在西方世界以古希腊为代表,当时的先贤们将这个问题归结为「”本源”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元素理

砖家解读:天学真原独特的古代中国,古人的宇宙天文认知

《天学真原》独特的古代中国在《天学真原》第一章「”绪论”中,第一句就说:「”‘天文’一词,今人常视为「”天文学”的同义语,以之对译西文astronomy一词,即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但在古代,‘天文’并无此义。”古籍中较早出现「”天文”一词者为《易经》。并根据《易经》明确古代中国之所谓「”天文”,「”既用以指天象,又引伸出第二义,用以指仰观天象以占知人事吉凶之学问。……‘天文’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其

另眼看历史:八卦并非伏羲一个人创立的

上一期讲了伏羲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生产力的特征。既然伏羲不是一个人,那么,伏羲创立八卦之说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当然,八卦总得有个来路,就算是外星人创立的,那也应该有个被地球人接纳过程的说法。

汉代天文学成就有多高?他们的理念是啥?从一次太阳黑子观测说起

对于天文学,每个人都抱有好奇心。我们现代人的观测已经很方便,除了各种大型天文台,个人在家也是可以观测的。相对应的,古人对天上的事儿好奇心并不比现代人少,可他们的观测工具就差多了。我们现代的天文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继承的古人,他们只是被时代而局限。他们早在古代时就已经对天上的星空有了一定的了解。汉朝是一个大爆发期,所以今天我们就说汉朝。

不顾禁忌仰观星辰,这位清朝天文女侠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

画中最令人讶异的是,她的手里,握着一架望远镜。她是清代的一名科学家。非典型古代女子1768年,乾隆年间,王贞仪生于安徽天长。按照古代中国女子的生活轨迹,这位富家小姐本应该:七八岁时学些女红,十岁左右识几个字,再好一点可以读一点《女诫》和《内训》之类的书,等到了十四五的年纪,就寻来门户登对的丈夫,成为某某夫人,相夫教子,此后余生。

古代钦天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说起钦天监,大家可能是从历史题材电视剧所了解到这个机构,神秘、古老,充满故事,作为明代皇家天文机构,它的设置必然对皇权政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钦天监之前,古代中国天文机构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部门。唐朝初年,天文机构的设置沿袭隋代,称太史监。为了区别南京的钦天监,北京的钦天监称为行在钦天监。在明代,钦天监就承担着观测天象、记录祥瑞,并给出解读,为皇帝揣测天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