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钦天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说起钦天监,大家可能是从历史题材电视剧所了解到这个机构,神秘、古老,充满故事,作为明代皇家天文机构,它的设置必然对皇权政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充满神秘身世的皇家天文机构。 明代以前的天文机构 在明代,皇家的天文机构的名称叫做钦天监。 在钦天监之前,古代中国天文机构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部门。古代的天文机构,历史十分久远,甚至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在《宋史》记载到:"自上古以来,天有世掌之官。"黄帝有熊氏"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其中,少皞以凤鸟氏为"历正",其属官有:元鸟氏掌管春分、秋分;伯赵氏,掌冬至、夏至;青鸟氏为立春、立夏;丹鸟氏分职立秋、立冬。这些司天之官,是通过观测鸟、火、星、昴的情况来判断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从而确定四季节气。 相传在夏代、商代就已经设置太史令这个官职。周代称之为太史,主要掌管"建邦之六典,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又有冯相氏视天文之次序,保章氏掌天文之变。"此时的天文机构及职官体系己经颇具规模,分工更加明确。 进入封建社会,秦朝的统治者更加重视天文历法,在官职设置上设太史令,合并周代的太史、冯相、保章三职,变成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其主要的职责还是对于天文现象的记录和监测。 在汉代,汉承秦制,同样设置太史令,这个机构官员的主要职责在《后汉书》中有记载:"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在这时,太史令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观测天文现象,同时对国家重大活动的时间设置做出安排,在这时,天文机构开始为皇权服务。 隋朝时期,天文机构名为太史曹后改名为太史监,隶属秘书省。正官有太史令、太史丞,其下属官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唐朝初年,天文机构的设置沿袭隋代,称太史监。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太史局。唐朝后期,天文机构独立成署,部门建构和官员体系也有较大变化。 宋代初年,天文机构沿袭唐制,称为司天台,到了太宗端拱元年九月,才见有司天监的称呼。在这时,不管是官员设置还是机构的隶属,都已经较为完备,明确清晰。 明代的天文机构 明代尚未建立之时,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还没有登基,他就在应天府设立太史监,掌管司天、观象工作,据文献记载:"置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挚壶正、掌历、管勾等官,以刘基为太史令。"在洪武元年,正式设置天文机构,名为司天监。在两年之后,改名为钦天监,在钦天监下设天文、漏刻、大统历和 ... 历四科,以监令和少监统之。 南北钦天监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继位,迁都北京。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永乐七年三月在北京设置完备的 ... 机构,"吏、户、兵、工四部,鸿护寺,钦天监等衙门……于大明门东……悉如南京之制。"明成祖朱棣在未迁都之前,就已经规划好系统的 ... 部门,天文机构也同样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为了区别南京的钦天监,北京的钦天监称为行在钦天监。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的钦天监去除"行在"二字。为了与北京的统治机构加以区别,下令"南京衙门,皆加南京二字",于是南京的钦天监被称为南京钦天监。洪熙年间,仁宗复称北京为行在,行在钦天监之名被沿用,直至正统六年,去"行在"二字,再次称为钦天监,南北两个钦天监至此确定。 钦天监的职能 钦天监作为明代皇家的天文机构,它的职能和之前的历朝历代大致相同,即为管理一切与天文现象有关的事务。在张廷玉所编《明史·职官志》中记载:"监正、副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率其属而测候焉。有变异,密疏以闻……每岁冬至日,呈奏明岁大统历……凡祭日,前一年会选以进,移知太常。凡营建、征讨、冠婚、山陵之事,则选地而择日。立春,则预候气于东郊,大朝贺,于文楼设定时鼓、漏刻报时,司晨、鸡唱,各供其事。" 在这段详细的记录中,钦天监的具体工作就是负责观测、记录和占卜天象;编制和修订历法;为朝廷各种仪式记时、报时;为皇室典礼择日选吉以及主持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特殊仪式,如日食救护仪、进颁历仪等。其职责范围涉及国家生活的多个方面,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钦天监最主要的三个职能,即占候天象、编订历法、择日选吉,这三项都是为皇家统治阶级服务。 占卜天象: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统治阶级尤其重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天之生物,不能自治,故生圣人代天工……天子有过中之政,则不言,而垂象以代其言,犹父教子也。"明太祖朱元璋尤为重视天象的征兆,因而在尚未登基之时就已经设置太史监。 在明代,钦天监就承担着观测天象、记录祥瑞,并给出解读,为皇帝揣测天意的重任。同时,明代钦天监官员还发挥了一项朝堂之上的重要作用,即为言谏,他们通过天象预占与人事相结合,对皇帝的德行,朝廷的政策、臣员的施政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正德元年,太监刘瑾乱政,钦天监五官监候杨源先后以"大角及星宿中星动摇不止"和"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为由,两次进言皇帝要修德自省,远佞臣、亲贤人,驱逐刘瑾。 除此之外,钦天监的其他职能也对国家的发展、政策的制定,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古代钦天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难兄难弟造句

    难兄难弟造句   1:这两位兄弟品学一样好,真可说是难兄难弟。   2:在宏观经济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楼市与股市俨然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   3:咱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4: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

  2.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参考一:茶叶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则把饮茶视为清廉节俭的象征。《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茶树起源地总述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3. 白起、项羽都坑 ... 了20万士兵?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

    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白起可谓是秦国的战神般人物,但是却因为坑...了二十万赵军而被后世唾...。>>白起坑...赵国二十万士兵的故事发生在长平一战中,其实倘若真的进行统计的话,在这场战役之中去世的赵国士兵可能要高达45万。白起斩首了25万的士兵,然后俘虏了20万的赵军。而这样的举动,与白起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坑...了一些原本不该死的人。此时的白起倘若有不好的举动,便会引来众人的声讨。

  4. 因果论

    因果论第一章六因一切有为法。此宗立六因四缘五果。论定原因结果之规则。一大为因,他三大为果。同一果俱有因者,有为法中,展转有力,同得一果,名俱有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此因所得果,名等流果。因果异类而熟,名为异熟。经部宗义,由因变异,而果方熟,是异熟义。因之与缘,非无有异,因是亲称。除能作因,五因取果,唯于现在。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时亦与果故。异熟因惟过去与果,异熟果不与因俱及无间生故。

  5. 造墓時設反盜層活殺盜墓人,盜墓更有一套,墓室發現一批盜墓工具

    中山懷王劉修墓的發現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金縷玉衣,不少網友可能就會想起河北滿城漢墓,墓主中山靖王劉勝夫妻都穿着這種殮服。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首次發現,而且十分完好,所以引起轟動。劉勝的金縷玉衣是1968年出土的,不可多得。誰想5年以後,劉勝的後代、中山懷王劉修墓被考古發掘,又出土了一件金縷玉衣,質地比劉勝的還好,是當時皇帝賜的,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山王金縷玉衣(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劉

  6.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经典名言、名言名句

    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我也是很幸福的。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主席收到他的来信,立刻从稿费取出300寄出

    随之而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了全国热潮。其中知识青年达到129.28万人,占全部下乡人数的65.6%。其后几天,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连续不断大量报道全国各地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加上“文革”结束后陆续下乡的有260.04万人,共1662.7万人。“文革”结束后,中央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面临着重大转折。

  8. 肥头大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éitóudàěr【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出处】【例子】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反义词】尖嘴猴腮【相关】百度“肥头大耳”

  9. 鼻塌唇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ítāchúnqīng【解释】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出处】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例子】无【相关】百度“鼻塌唇青”

  10. 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_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什么意思

    历史认知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足够了。出行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建议有风,延后再出发。怀孕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预示生女,春占得男。恋爱中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说明因年纪差距大,父母不同意,只有顺其自然了。做生意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代表过刚有碍事业财利,宜多反省,待人和为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