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

供施功德 得佛授记

那些与他绝交的婆罗门得知后,都认为他的人格不好,不准备去享用。后来,他又再三宣布:如果你们婆罗门不愿享用的话,我将把供施的所有财物,都供养世尊及其眷属,我自己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那些有约在先的婆罗门心想:这个人是有言必有行的,如果出家,把全部财物做供养,我们谁都得不到。婆罗门儿子在供佛及僧三个月的最后一天,对僧众做了一一的供养,对世尊供养了上好的饮食衣物等等。

愿力成熟 富家证果

杰日婆罗门娶舍利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的降生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舍利子。待世尊出世后,舍利子和目犍连对佛法生起了无比的信心,转依佛门,并在世尊前精进努力,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能持子已娶妻成家。当时的这位居士就是能持子,以两世的愿力成熟故,他今生先作大臣,依仗国王的权势,暴敛民税,奢侈享乐。

供佛鲜花 得佛授记

世尊放光,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最后入于佛的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将得到独觉的果位。

佛救两世 终证圣果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老婆罗门先是十分贫穷,后来世尊救了他的命,并给他指点使他找到宝藏作了广大的供施,之后又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修持获证了罗汉果位?请世尊为吾等演说其前后因缘。”

对佛生喜 得佛授记

一位婆罗门的儿子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到城中上供下施,他见到世尊托钵化缘,刹那间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只有从一切经论中及取窍诀才易证悟佛的密意,大家应该好好闻受,将受益于生生世世。世尊放光,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入于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施主将得独觉果位。

惧怕被害 出家证果

祈祷毕,世尊率僧众来到了婆罗门儿子家。那些婆罗门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祗陀园给孤独施主的地方,惧于萨迦国王的法律,他们不敢闯进去就返回了。婆罗门儿子胆颤心惊地跑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

互起争执 得佛度化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经常对婆罗门作广大的布施。一次,布施时来了市中心的婆罗门和市郊外的婆罗门。双方都是互不相让,争执不休。圆满后,世尊率领僧众返回了经堂。

世尊调和 得证圣果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也不会离开。世尊垂悯这些众生,观知调化他们的缘起已经成熟了。世尊如是宣说竟。

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彻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下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的果位。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理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