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这么实用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如何才能学会并用上?

既然吴王阖闾看了兵书之后大为欣赏,就说明《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是一部实操性非常强的兵书。为什么大多数《孙子兵法》的解读都沦为了文字解,只逐字逐句的解读,再加入一些战例(故事)呢?首先想说明的是,以我研读、应用《孙子兵法》十几年的感受看,它绝不是原则、原理,而是一部绝对实战的兵书。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裴松之最看不上贾诩,说得还真有道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在连年不断的纷战之中,曹操能由弱到强,最后称王,这与身边的谋士是分不开的。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鼎足三雄之中,曹操身边的谋士最多,著名的有荀彧、荀攸、贾诩、戏志才、郭嘉、程昱、刘晔、蒋济、钟繇、华歆、王朗、董昭等。戏志才死得比较早,献过什么计不知道,《三国演义》里没出现,只在《三国志》中有一句记载。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对三国人物偶有品评。

阖闾、伍子胥、孙武的超级组合,竟然被秦军轻松击败,原因何在?

阖闾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吴军,联合唐、蔡两个诸侯国的军队,一起伐楚,从淮水流域一路向前,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楚国行将灭亡。随后,楚国忠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决定出兵助楚复国,与吴军在楚国决战。吴人获射于柏举,其子帅奔徒以从子西,败吴师于军祥。吴师败楚师于雍澨,秦师又败吴师。

孙武为什么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孙子兵法孙武虽然被誉为「”兵圣”,千古流芳;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更是被推为兵家圣书,誉满全球,可是关于他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原因并不复杂——孙武生平事迹的文字记录,最早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中,而在更早的、先秦时代的史书,诸如《左传》、《战国策》等,却只字未提。此外,《史记》中关于孙武参与吴王阖闾伐楚之战的记载,与《左传·定公·定公四年》中的记载相冲突,按照《

兵圣孙武和伍子胥帮助吴王有哪些措施和哪些战争?

在孙武和伍子胥入吴以前,吴国的军队主要就是单刀撞阵,散发而攻,就跟菜刀哥差不多的战术水平,在沼泽水网倒是能打打,但是硬碰硬就是送菜。孙武和伍子胥把新的步兵方阵战术和战车战术引入了江南,从而使得吴越军队不光能和楚国争锋,还能北上与诸侯会盟,先后成就霸业。之后两人又一起参加了楚国和吴国在淮河流域和大别山地区的拉锯战,伍子胥还参加了和越国的一系列战争,以及早期北上会盟战争。

「孙子兵法」,是孙膑写的还是孙武写的?

相信作为国人都听说过,甚至外国人也在研究,那么这本著作到底是谁写的呢?他有一个弟子名为孙膑。相信这个名字大家也不陌生,田忌赛马就是出自于孙膑的谋略。孙膑是...兵法的大成者,他曾指出政治和经济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基础。他主要注重侧重点是...谋略,代表作。同样是兵法,就比较侧重于行军打仗。孙膑其实是孙子的后代,而并非的作者。孙子名为孙武,春秋时期的兵法...家,三十六计就是出自于他极一生所学和自己后期的感悟所著。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