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史 上 瓷史上瓷史卷上弁言我国瓷业其来最古,其艺亦最精,惜无专书为之记载,故浅见者只知有宋瓷,无道及汉唐者。按《卮言》称,史系天监五年,丹阳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锐下平,如盒,沈约曰:此罨盂也,乃当时名,不知何品,盖即虞夏之瓦棺堲周也。釉之料半属玻璃,瓷之精者为药玉,则周之瓬器其精可想。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 下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下咏官窑贯耳瓶釉气犹滋火气磨,两傍贯耳足穿过。咏官窑海棠式瓶生二精陶出处州,近千年物拟琳球。咏官窑双弦小瓶宋时窑器至今存,围颈双弦朴可扪。咏官窑三登瓶修内成秘器,年陈陶气澄。咏官窑两耳壶底论越州及汝州,朴无矩度有神遒。以此品其第,高下原堪知。久置檀架间,未咏诚孤其。咏官窑筒器品称珍器亦称稀,生二陶成是也非,植笔簪花无不可,一家声应本相依。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一、邢窑的发现唐代邢窑白瓷,工艺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文献从各个角度清楚地记录了邢窑瓷器的存在,如李肇的《国史补》为修国史提供资料时谈到它。陆羽写《茶经》品评各窑生产的茶碗时,将邢瓷和越瓷并提,仔细评论了邢瓷如银似雪的特点。这些都说明邢窑瓷器的存在,影响深远。临城瓷窑的发现对邢窑考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宋代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宋代北方瓷业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宋朝的建立,使得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重归一统,南北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宋瓷在唐瓷的基础上大展宏图,造就了一代名品。这两种瓷窑的共存,是宋瓷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这时期瓷器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已为北宋官钧窑与官汝窑遗址的发掘所证明。宋代民窑瓷器的发展,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古资料证明,河南是我国唐、宋古代瓷窑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北宋两大名瓷之争——定窑和汝窑,早定晚汝,汝窑到底胜在哪里? 宋朝,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朝代,文人墨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现代人难得的闲情逸致在宋朝成为一种常态,品酒赏花沏茶,风靡整个时代。在这个时候,自然兴起了一些器皿,宋朝的器皿在需求的催促下,发展迅速。瓷器的种类很多,但在宋代的时候,有五大窑荣登榜首,分别是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和官窑。定窑的光辉时间最长。
什么是「 ”竹丝刷纹”? 陶瓷是华夏民族堪比四大发明的又一伟大创造,其造福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及世界范围的影响与「”四大发明"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商周原始青瓷的发明到约东汉前后已能生产成熟青瓷,发展至唐代出现了陶瓷生产的第一次高峰。而其标志之一就是成熟白瓷的生产。唐代生产白瓷的窑口众多,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等窑口都有生产,而以邢窑为最,与越窑并称,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邢窑精细白瓷的生产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
自宋代始,中国进入「 ”运河中心”时代? 提起大运河,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至今部分河道还在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条湮没在历史与黄土之中的隋唐大运河。今日人们说起隋炀帝杨广的功过是非,也总是会提到他所下令修建的那条大运河,但许多人并不清楚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条运河,且经常误认为那是京杭大运河。其实,这两条运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时间不同,地理不同,修建的目的也不同。而京杭大运河在元朝修建,明清时清理疏通,至今仍在部分通航。
[专家点评] 金 介休窑白釉壶 [专家点评]金介休窑白釉壶金介休窑白釉壶(另面)金介休窑白釉壶(底足)这件金代介休窑壶,瓜形器身,短流短把,满施白釉,仅足端无釉,壶把采用印花工艺饰花卉纹。还有定窑、磁州窑、山西各窑场等。山西的霍窑和介休窑的白瓷亦十分出色,特别是薄胎瓷,硬度高,釉面光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足可以与名重一时的定窑白釉器相匹敌。
景德镇以外的元代瓷器 元代全国瓷业的继续发展和景德镇的进一步崛起,无疑与对外贸易和对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关。基于上述情况,本图集的元代卷分上下两册,为便于编排,第一册为景德镇以外地区的元瓷,而第二册则主要为景德镇的元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