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张澄基教授译尊者密勒日巴从光明洞行至蒙境的一所城镇去乞食。密勒日巴向他们说道:“今天早晨,要请你们给我这瑜伽行者一些食物。”于是都对密勒日巴生起了恭敬和信心。>密勒日巴说道:“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舍弃他们还来不及呢!”尊者于心境开畅定慧增长中,安住彼处。

佛教奇人论

佛教奇人论一、从忍耐看佛教的奇人二、从愿力看佛教的奇人三、从智慧看佛教的奇人四、从慈悲看佛教的奇人>五、从神异看佛教的奇人六、从精进看佛教的奇人>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种奇人异事感到惊讶,以为不可思议,其实,古代的典籍里记载了很多的神奇事物,比现代的玄异之事更引人入胜。

密勒日巴:赶快抓住这个机会去掉自己的习气啊!

左边坐着密勒日巴尊者和他的大弟子们,因为密勒日巴尊者的威德,那个门派的人有一部分归依了密勒日巴尊者,他们也坐在密勒日巴尊者的旁边!刚开始还没有事,过一会那个门派的头目就开始攻击密勒日巴尊者了!大弟子惹琼巴抄起木棍,奋身而起,这时密勒日巴尊者拽住了他,说了下面的话,这句话让我的修行终身受益——赶快抓住这个机会,去掉自己的习气啊!生气的时候赶快抓住这个机会转念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真正的善知识可不像你想象那样和蔼可亲

不得已,密勒日巴再度使用降雹术。密勒日巴再度重建。三番两次地拆建,密勒日巴的背早已磨破受伤,痛苦不堪。师母百般安慰他,并想到一个办法,叫密勒日巴假装要回去的样子,让马尔巴回心转意,早日传法。可是,没有马尔巴的印可传承,无论如何精进修习,总是不能获得相应。多年后,姑母也已以真诚忏悔心恳求密勒日巴的原谅。密勒日巴不仅原谅她,并为她说法。姑母皈依三宝,成为瑜伽行者,终致解脱。

四个佛教故事告诉您钱从哪里来?

钱财究竟从何而来?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给大家讲四个小故事吧。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了王宫。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善光公主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佛说波斯匿王善光缘经》里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读了这四个故事,我们要对钱财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

钱从哪里来?

钱财究竟从何而来?太子由于多生积累的善习,从小就慷慨大方,广行布施,甚至把国库里的宝物全都布施给了穷苦百姓。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了王宫。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些都是由前世种下的“因”决定的。对钱财不必过度贪执,更不能为了钱财而丧失道德。钱财与道德相比,道德更重要,因为道德是钱财的根本,利他是福报的源泉。

四个故事告诉您钱从哪里来!

钱财究竟从何而来?给大家讲四个小故事吧。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了王宫。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第二个故事是《佛说波斯匿王善光缘经》里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当婚礼正在进行之时,密勒日巴尊者按照母亲的嘱咐,施展诛法,令整个房子轰然倒塌,当场压死了35个人。读了这四个故事,我们要对钱财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

不要只为今生做打算

不要只为今生做打算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只看的见眼前的蛋糕,而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有大餐。我们通常都只会为今生打算,我们很少想到来世,甚至许多佛教徒也很不容易想到来世。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只能留下,我们所能带走的只有我们在得到他们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业力。这些业力足以决定我们的来生是成为一个人还是成为一根地狱油条。不过这个要求显然有点太高,还是让我们先为来生打算吧。

一块红布,蒙住你的眼

在开始的时候,你也许需要一个正确的知见来打碎你那个错误的知见,但佛教并不赞赏你把正确的知见永远收藏起来,在修行的某些时候,正确的知见也是多余的。在早期,佛教需要给你一些知见,以击退那些错误的知见,但是假如你不善处理的话,这些知见可能会在以后演变成你的敌人,他会形成一种阻力,会奴役你,阻止你接受更好的知见。

生气时要立即想起这句话

生气时要立即想起这句话一次,一个大施主请修道士们吃饭,右边坐着另一个门派的修道士,左边坐着密勒日巴尊者和他的大弟子们。刚开始还没有事,过了一会儿,那个门派的头目就开始攻击密勒日巴尊者了。刚开始还旁敲侧击,后来居然敢辱...密勒日巴尊者。大弟子惹琼巴抄起木棍,奋身而起!这时密勒日巴尊者拽住了他,说出了下面的话,这句话让我的修行终身受益:赶快抓住这个机会,去掉自己的习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