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奇人论

佛教奇人论一、从忍耐看佛教的奇人 二、从愿力看佛教的奇人三、从智慧看佛教的奇人 四、从慈悲看佛教的奇人>五、从神异看佛教的奇人 六、从精进看佛教的奇人>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种奇人异事感到惊讶,以为不可思议,其实,古代的典籍里记载了很多的神奇事物,比现代的玄异之事更引人入胜。我们今天越过千百年的时光隧道,来参访这些奇人异事,是要探索古往今来伟大人物的智慧、愿力,学习他们忍辱、精进的精神力量,而不仅仅止于好奇和兴趣而已。所以,这三天的佛学讲座,我们将分别来讲:佛教奇人谭、佛教奇事谭、佛教奇理谭,从奇人、奇事、奇理三个方面去了解佛教里许多微妙玄通的智慧。>什么是“奇人”呢?就是具有大忍耐、大愿力、大智慧、大慈悲,能够了脱生死,断尽烦恼的奇妙之人。他们对于生命意义,常常别有会心;对于生活境遇,总是巧于解脱,他们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灵和气质,现在就从六个角度来跟各位谈谈佛教里的奇人。>一、从忍耐看佛教的奇人 >一听到“忍耐”,大家心里可能会这样想:>“我的脾气很好,我待人也很和气,什么挫折我都能忍受,我的忍耐功夫是不错的!”>但是“忍耐”并不只是平常生活的忍受能力,而是指灾难考验来临时,能够忍辱耐烦的自制力,我现在就说几个在佛教里面大忍耐的奇人给大家听听。>宋朝的浮山法远禅师,听说北方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就邀同天衣义怀禅师等八个人,千里迢迢从南方行脚到北方去参访名师;他们千辛万苦的走过千山万水,走了几个月才赶到那所北方寺院。一行八个人依照规矩进客堂挂单,可是,从早上一直等候到中午,都没有师父出来招呼,几个人又饥又饿,寒冷的风又呼呼地吹,有四个人受不了饥寒,就走了。剩下的支撑到了黄昏,还是没有人理他们,终于又有三个人待不下去,决定走了。到了晚上就剩下法远禅师孤单一人。冰冷的寒风一直灌进来,法远禅师又饿又冻、手脚都麻木了,可是,他下定决心,为求佛法绝不退缩。这时候,来了一个知客师父,很不客气地斥逐地说:>“喂!你为什么还坐在这里?快点走啊!”>法远禅师一动也不动,很恳切地向知客师父表白求法的虔诚。想不到,知客师父完全不听他的解释,只是一个劲的斥逐:>“没有人理睬你,你就应该走了,还噜苏些什么?”>法远禅师丝毫不被知客师父的严词厉色吓阻,依旧端庄地坐着。知客师父看他竟赖着不动,就回身捧来一盆水,兜头泼过去,泼得法远禅师一身淋淋漓漓的,水滴被寒风一吹,便化成了冰,冷冽刺骨,法远禅师却依旧八风不动的端坐着,缓缓说道:>“大德!我千山万水来此求法,这一盆水就能把我赶走吗?”>各位想一想,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能忍受吗?平时人家的礼貌要是稍微差一点,我们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呢?我们能不能像法远禅师一样,各种困难、苛责、侮辱都冰冷不了我们求道的热忱?>法远禅师在寺里挂单以后,生活更难过了,真是众苦咸集;他天天做什么苦工呢?像叫他一个人煮饭给好几百个人吃。各位不容易想像寺院生活有多么艰苦,像我当年在大陆丛林里面求学参禅时,几乎十年之内都没有吃到油;我们的菜汤十年内都是一样,汤水清得拿来洗衣服都不会洗浊,其苦可想而知。在斋堂工作的法远禅师看大家生活得这么苦,实在不忍心,有一天,就拿了点油掺在锅里,煮碱稀饭给大家吃,大家吃得高兴,就取名叫“五味粥”,这件事被当家师父知道了,可不得了,立刻传唤法远来 ... 他:>“你怎么可以拿常住的油煮饭给大家吃?你这么会做人情?赔油!赔常住的油!”>法远禅师合十答道:“我没有钱赔啊!”>“没钱赔?把你的袈裟、棉被、铺盖留下来赔偿也可以!”>法远禅师凑齐所有的衣物赔偿还不算,又被赶出山门,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了。假如是我们,这个时候一定什么话都 ... 出来了。但是,法远禅师一心不乱的忍耐着,每天静静在山门外打坐,不顾风吹雨淋,也不退初心,等待机会再进去挂单求法。这样熬了半个月之后,寺里的住持才发现有一个人寂守在长廊上,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因添油下菜被牵单开除的法远。就走过去责问:>“你怎么还坐在这里不走啊?你坐多久了?”>禅师恭敬敬地答:“半个月了。”>住持一听,立刻借题发挥:“什么?你白白在这住半个月了?算房租!算房租!”>法远禅师已经身无分文了,那里有余钱付房租?只好到处诵经来还债,虽然艰苦备尝,但是修学佛法的愿心却始终不放弃。住持看到法远禅师能经得起火煎冰冻的考验,法性具足,就立刻升座,请法远禅师接掌住持职位。法远禅师深明“心是怨家,常欺误人”的妄境,忍了又忍,终于能戒嗔除垢,如法成道,达成法句经上“舍弃忿怒,灭除慢心,超越一切束缚,不执着心和物;无一物者,苦恼不相随”的境界。>又如 ... 的密勒日巴尊者,也是藉助大忍耐、大精进而修持正法。他年轻时先持密宗的咒术黑业,不用在正途,后来悔改知错了,就不远千里礼拜马尔巴上师学道;上师因为他的根习未净,为拔除往昔所造罪业,就再三应机度化,在生活里锤炼他的忍辱心性──当密勒日巴拿着经书到佛堂里准备持诵时,上师就挥赶斥逐他说:>“你的书拿到外面去!我的护法神嗅了你的邪书气,说不定会打喷嚏的!”>密勒日巴立刻觉得羞惭,心想:“上师大概知道我的书里面有咒术和诛法吧?我今后务必不能再使术造孽了!”>为了供养师父,密勒日巴四处化缘,好不容易讨来二十一升麦子,就用十四升麦子买了一个崭新的大铜灯,再把剩下来的麦子装在自己做的皮口袋里,捆在铜灯上,一路儿吃力万分的背回来。满满一口袋的麦子既重,铜灯也压曲了肩,好不容易背到上师住宅前,已经疲惫不堪了,扑通一声,把东西从背上卸了下来,落地太重,把房子都震动了。上师出来一看,立刻申斥说:>“这个小子,气力倒真不小啊!喂!你是不是想把我的房子弄倒,压死我啊?真可恶!快点把口袋拿出去!”>一面责备,一面还抬起脚来踢人。密勒日巴只好把麦子拿到外面,心里暗想:“这位上师真不好惹啊!以后总得好好的谨慎侍候才是!”>像这样借题发挥的责难几乎无日无之,严苛无情的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在动心忍性间启迪密勒日巴的法性,一直到历经种种挫辱鞭策,而终于得到心传正法后,马尔巴上师才和颜以对,师徒两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密勒日巴所证得的无上妙谛,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非难与挫辱中成就的。>所以,刻骨铭心的要求,就是诸佛菩萨的慈悲;而能够吃得苦中苦的人,才能直证菩提,求成佛道。>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年,很少有人具有密勒日巴尊者这种无畏的大忍耐力,往稍遇挫折或不如意,就失去了求道的愿心。我从前修行学道的时候,也曾受到各种试探、磨炼,虽然跟这些前辈比起来,是百分不及一、千万分不及一的,但是已经使我感受到“至艰至苦的磨炼,是为了至深至久的幸福”这一个意义,也训练了我“千磨百劫犹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态度,我今天的一切所学所能,都是吃种种苦、耐样样劳而吃出耐出来的。>我幼年出家,小孩子喜欢讲话,看到什么都很好奇,疑问也特别多,老师听到了,一个耳光打过来,斥一声:>“这个地方有你讲话的资格吗?”>我心想:“对!这是法堂佛殿,这么神圣的地方,我怎么有资格讲话?”一经内省,从此不随便妄说。后来最长的一次禁语,整整有一年之久。那时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一年不讲话,实在痛苦,偶而忍不住想讲话的时候,就跑到没人的角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你不是说不讲话吗?为什么又起心动念想说话?没有出息!”一掴一掌痕,直打到嘴角流血为止……。那种种刻骨铭心的磨炼,现在想起来,真是幸福!因为那种教诲,培养了我们忍苦的能力和精神,来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做更多人所不能做的事。>在佛教里面讲忍耐,不仅要能忍合情合理的责求,忍一时一地的折磨,更要忍受悖情逆理的误解,把忍耐当做是诸佛菩萨的慈悲教诲、福报修持,在其中肯定自我的道德人格,肯定真理正义终必水落石出信念。>像金山寺的妙善禅师,世称“金山活佛”,是现代人,民国二十二年在缅甸圆寂。他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到今天还流传着许多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奇事。>金山寺旁的一条小街上,住了一个贫穷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不时打 ... 亲生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事后,生起了悲愍心,便常常去探望老婆婆,为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那个逆子很厌恶这个和尚常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一等妙善禅师走出来,就不声不响的把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间腥臭污秽的粪尿淋满了禅师全身,一时轰动了半条街,大家拍手看热闹……>各位想一想,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忍受吗?>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马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把马桶取下来。旁观的人看到他的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无在意的说:>“这有什么可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有人问他:“和尚,你觉得难过吗?”>妙善禅师说:“我一点也不难过,老婆婆的儿子慈悲我,给我醍醐灌顶,我心里正觉自在哩!”>受苦受辱到这种地步,还能一心不乱的离妄去嗔,妙善禅师的心胸是何等高超!所以后来那个忤逆儿子觉悟了,来向禅师谢罪忏悔的时候,金山活佛就欢欢喜喜的开示他:>“父母养育之恩山高海深,佛陀说:‘若人百年之中左肩担父,右肩担母,于上下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父母养大你费了多少心血精神,你不能让母亲时时欢喜安乐,反而打 ... 犯上,如此不孝,何以为人?”>那个逆子听了,衷心悔悟,跪在活佛面前,痛哭流涕的忏悔道:“我真该死!我真该死!”>受了活佛的感化,那个逆子从此痛改前非,竟以孝声闻名乡里。后来母子两人皈依佛门,受持斋戒,一起做了佛门弟子。>佛教相信“以争止争,终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争”,像金山活佛这种忍耐,是勇于牺牲的精神,不是软弱的行为,所谓“舍恚行道,忍辱最强”,它的力量之大、功德之多,是布施、持戒所不及的。>古诗说:“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太刚则折,如果,我们以暴乱、武力为处世态度,就很容易遭受到伤害、毁坏。拿我们的牙齿与舌头来比喻,坚硬的牙齿未老先落,而柔软的舌头却伴随我们至死不去,可见刚强刚愎不一定长久,柔和柔顺不一定软弱。像寒山子的诗:“人来谤我我何伤?且忍三分也无妨;却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处不从刚。”可见忍耐是潜移默化的功夫,你能忍一时之辱,便能夷灭自己一时之戾气;能修一世的忍耐,便能默化他人一世的顽冥。百炼钢之所以能化成绕指柔,全凭“忍”字一诀。大家从浮山法远禅师、密勒日巴尊者和金山活佛忍辱的事迹中,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二、从愿力看佛教的奇人 >什么叫做“愿力”?就是为了实现人生崇高的目标及理想,不惜牺牲奉献的一种大无畏的力量。身为佛弟子,最大的愿力就是绍续诸佛慧命,担负如来家业,使众生都能苦海得度。因此,我们从愿力来看佛教界的奇人,首先就要了解这种愿力是怎么样的心态:>(一)以大慈悲渡众为愿:是为大我、公义而发下弘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利而发愿。>(二)以大无畏精神为力:这种力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力,不是诉诸意气的蛮力。>结合大愿心和大无畏所形成的力量,足以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达不到的理想,办不成的事业。唐朝的鉴真大师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师是江苏扬州人,饱读经论,弘提佛法不遗余力,深为当时士民所重。那时有两名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久仰鉴真大师的盛名,特地渡海来请大师前往日本弘法。大师为了使佛法的甘霖能普沾天下苍生,便欣然应允。许多弟子劝他不要贸然前往,以免遭遇不测。鉴真大师说:“为大事也,何惜生命”,坚持前往日本弘法,于是,在西元七四二年,排除一切阻难,率领二十一名弟子乘船渡海,临行却被人误会为欲勾结海盗,密告官府捉拿,结果不但未能如愿出航,反而冤屈入狱,被禁锢了四个月,才洗清嫌疑。>第一次的困难不能扼阻大师的愿心,经过两年的积极筹备,甚至派弟子祥彦远赴岭南向刘臣邻购买军舟,终于在七四四年第二次出航了。不幸半途遇到飓风,船沉舟毁,多年苦心尽被惊涛骇浪吞噬。>第三次,鉴真大师亲自到福州买船,计划在七四六年东渡日本,万事俱备,却因弟子怀疑倭奴将对大师不利,而请官府截留大师,在温州滞留了六十日,越洋弘法的心愿又成了泡影。>三次挫折,足以使一般人放弃任何理想、目标了。可是,鉴真大师能忍人所不忍,为人所不敢为,在西元七四八年,又四度为弘法利生而扬帆,不料仍是功亏一篑,因方向错误而飘流到海南孤岛,不但未能达成佛法东传日本的愿心,反而因局困海中孤岛两年,导致双目失明。>到了七五三年,鉴真大师毅然作第五次远航,又因信徒们不愿他离去而团团围住扬州龙兴寺,终不能行,大师的人虽被留住,内心却深觉弘扬佛法于海外的事业“舍我其谁”,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命弟子备妥海船,于同年十月悄悄从苏州出海,十二年来艰苦备尝的愿望,终于在第六次的航行中圆满实现。鉴真大师为这个荒陬野岛带来了宗教、文学、医理、建筑、服饰、美术、工艺、蔬果、文物制度等种子,散播在东瀛三岛的土地里,使日本初民能亲炙大唐文化,普沾法喜。鉴真大师为了弘法异域的悲愿,不惜与顽民周旋,在误解中忍辱,逆境中精进,甚至奉献自己的器身,用大无畏的精神来导航,以佛陀慈悲的愿心作依靠,终于完成了启导日本文明的弘法家业。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奇人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此菜由鉴真带到日本,千多年后,日本人花大钱到中国拍摄原始工艺

    日本豆腐不是豆腐,据说,是鸡蛋等熬汁做出来的。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日本豆腐,而是真正的豆腐。相传,此物乃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人员炼丹时发明的;到得唐朝,鉴真和尚东渡,带去衣食住行大量中华文化,其中就有豆腐。豆腐营养丰富,最初在寺庙流传,因其味道可口,慢慢流入宫廷。原因大概在,日本并不盛产大豆。豆腐,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特别供应物。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当畏因果勿害命

    当畏因果勿害命今天下午接到一位广东佛友打来的...,我们谈念佛消业提到了念《地藏经》,她说现在已经念到了200部左右,在她念到第35部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她家的佛堂设在客厅,那个东西说:“好的。”深感佛法无边,由于上网不方便,她委托我记录下来以报答佛法之恩,也奉劝大家不要...生,因果不虚。

  2. 古代最原始的「 ”四菜一汤”到底是哪四菜一汤,看朱元璋怎么说

    「”四菜一汤”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你可知道这是谁发明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节俭朴素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朱元璋,洪武之治的主人公,创立了延续近三百年的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的大明帝国。明朝开创初年,百废俱兴。朱元璋吸取前人的教训,深知战争过后百姓的生活疾苦,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节俭之风的热潮。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其他方面,朱元璋都对此做了

  3. 情人节祝福语_七夕情人节英文表白语_情人节语录

    迷恋一个人只需要一分钟,喜欢一个人需要一个小时,爱上一个人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则需要一辈子的时间。Whenthedoorofhappinesscloses,anotheropens,butoftentimeswelooksolongatthecloseddoorthatwedon’tseetheonewhichhasbeenopenedforus.——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喜欢做你的小情人。我在这个情人节,一直思念着你。OnthisValentine’sDay,justlikeevery

  4. 夫妻关系

    临上班走时,妻冷不丁撂出来一句话说,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当我展开报纸,浏览新闻的时候,忽然觉得妻的话里有话,她怎么这么说呢,以往我们各自上各自的班,从不打招呼的。我随便翻着办公桌上的生活常识台历,想在日历的背面找一找几种关于鱼的做法。老婆怕浪费,说我们结婚纪念也学国庆节,要按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原则。我说那不行,咱们纪念与他无关。老婆说,去你的,老夫老妻了,还没个正形。

  5. 梦见拿石头打

    周公解梦梦见拿石头打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拿石头打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想一个人的说说 一个人的时候,又想你到泪流-感人的情话

    二十八、岁你别催该来的我不赶该走的我不追二十九、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甚至连陌生人都没的做三十、要是哪天你有一个比我更好的人去爱你,我愿意祝福你。

  7. 孺子不可教

    有一次,释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必须待师尊就寝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过久,所以,当佛说完一段後,就显得不耐烦了,甚至表现沮丧。当时,王舍城有一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会习惯恐吓孩子说∶「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佛既然预言自己会肚子痛,那就乾脆绝食,不吃就不会肚子痛吗?接著又对佛心存不轨,最後下地狱受苦了。

  8. 追小偷追出的世界冠军(图文)

    追小偷追出的世界冠军:乌塞恩·博尔特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好好练,将来一定能拿百米世界冠军。2002年,年仅15岁的他就获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200米冠军。于是,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他发誓,他要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拿下他人生的第一个成人世界冠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博尔特激动地说:“能打破鲍威尔的世界纪录,特别要感谢我的教练,是他的‘一米高,两米高’理论,把我推上了世锦赛冠军的领奖台。”

  9. 流离播迁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úlíbōqiān【解释】指流转迁徙。同“流离播越”。【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流离播迁”

  10. “有史以来最矮小的人”:谁是真正的汤姆大拇指?

    汤姆大拇指将军(或简称汤姆大拇指)是查尔斯·舍伍德·斯特拉顿(CharlesSherwoodStratton)的艺名,他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马戏团演员.斯特拉顿的名字显然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也是斯特拉顿矮小身材的反映.汤姆拇指表演者获得国际声誉,甚至与维多利亚女王的观众,查尔斯谢伍德斯特拉顿出生于1838年1月4日,在布里奇波特,康涅狄格州,美国.斯特拉顿的侏儒症被他的父母注意到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