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今文《尚书》珍宝名物初探

今文《尚书》珍宝名物初探  今文《尚书》为最早的传世典籍之一,历代研究者甚众。然于其名物者鲜有问津。今以珍宝类名物为例,掇拾其文,遍检古籍,参以考古发现,明其源流。  关键词: 尚书;名物;珍宝  先秦的珍宝名物研究由于上古文献的缺乏,出土文物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

晁错削藩始末

再加上晁错辅佐景帝所实施的削藩之策,也直接威胁到吴王及其他诸侯的切身利益,他便找到了这个蛊惑人心的借口。《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此下所述晁错事,并见此传。晁错遂上《言兵事书》数千言,详细论述了解决匈奴之患,必须注意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三事,文帝阅后大为称赏,赐书褒答。文帝多半采用,颇有成效,晁错遂擢任中大夫,一时名声大震。晁错屡参谋议,每有献纳,景

第七节 景帝不一般 晁错牺牲

最后,有关部门选中的晁错。景帝陷入两难的境地。景帝破天荒地以意识形态来解释国家合法性,是一大创举,为以后的“帝制专职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保障。景帝刘启继位之后,晁错,开始走向人生辉煌的顶点。这次,晁错将矛头直指吴国,是早有用心。现在晁错要对这两个郡下令,实力强大的吴王刘濞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早,长安城中尉陈嘉带领一支人马走进御史大夫宅邸,通知晁错进宫开会。晁错整理完毕,上车离开。

晁错简介:为国远虑谋略重臣晁错的故事

晁错以善于分析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深得太子的喜爱和信任,并被太子誉为“智囊”。汉景帝在当太子时长期受到晁错的影响,这对景帝执政后,晁错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起到重大作用。晁错是在太子家令任内被推举为贤良的。他认为帝王应该“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子也认为晁错的献策很好,然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对晁错则是颇为忌妒,并不喜欢他。第二年,晁错由中大夫升为内史,即主管京都地区的长官。

晁错的故事:血溅东市的"智囊"

太常掌故是太常寺的属官,负责保存文物典籍,研究国家典章制度,记录国家重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晁错除了辅佐好太子外,还多次上书,对当时的军国大事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晁错提出的这一系列建议迅速被文帝采纳,对于防止匈奴进犯起了很大作用。晁错一心只为削藩,不知却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伏生简介

伏生,一作伏胜,生卒年月不详,字子贱,章丘市人[既现今的济南]。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无双谱赞曰"何如那,书生年老尚传经。"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

商纣王并非顶级暴君,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

  商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早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就将他的人品列为下下。在正史、笔记、戏曲、小说中,随处可见殷纣王荒淫残虐的记载,如“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观其心”,“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读之令人毛发悚然。而...

五经简介

五经简介  中国的「五经」通常与「四书」合称「四书五经」,但事实上四书与五经定名的时间差距很大。四书分别为《论语》、《孟子》、《中庸》与《大学》,五经则为《诗经》、《尚书》(又称《书经》)、《仪礼》、《易经》与《春秋》。四书是南宋时的大儒朱熹从《礼记》中的《中庸》与《大...

论墨子的文学观念

  墨子受孔子思想影响,其文学观念中有与孔子文学观念相近的内涵。然而,由于其所处阶级立场不同,核心价值观念有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憧憬很不一样,因而对文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就有颇大的差异。墨子在形式上保留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却抽掉了这一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