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今文《尚书》珍宝名物初探

  今文《尚书》为最早的传世典籍之一,历代研究者甚众。然于其名物者鲜有问津。今以珍宝类名物为例,掇拾其文,遍检古籍,参以考古发现,明其源流。

  关键词: 尚书;名物;珍宝

  先秦的珍宝名物研究由于上古文献的缺乏,出土文物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甲骨文、金文受书写工具、书写材料和文体的限制,也很难全面地反映商周名物的实际情况。今文《尚书》是最早的传世典籍之一,多为可信的商周古文,和商周甲骨文、金文是共时的语言材料,正可弥补上古文献的不足。本文试以珍宝名物类为研究重点,探源溯流,源流并重,为先秦名物研究提供早期的书面语料和理论参考。

  一、大龟

  九江纳锡大龟 (虞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中,龟共有11见,其中表“卜筮”义的单音词“龟”有7见,称“元龟”的有2见,称“大宝龟”和“大龟”的各一见。关于“大龟”,历代注释家往往释为“长一尺二寸之龟为大龟,甚不易得,得则奉献于上。”都认为是大型的龟类,但具体为何物则语焉不详。如只言其大,则今文《尚书》中多用“元”而非用“大”,且孔传云:“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锡命以纳之。”殷人逢事必占,每占必用龟,而此处曰“龟不常用”,可见此处“大龟”与表示“卜筮”义的龟为两物。

  《甲骨文编·附录上》收一篆三体,编号4831的待问字,以《佚》656为例“ ”。《甲984》中所载一般龟的甲骨文为“”、“”,与《佚》656差别很大,徐云峰先生寻思良久,认为此应为“玳瑁”。[1]玳瑁为较大型海产龟类。体长可达1。6米。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额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颌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分布我国北至山东,南至海南岛的海域。

  甲骨文中的“大龟”的记载多与祭祀有关而非一般的占卜。如《屯南》2363:“◇玳瑁至?用至?”就是用远方到来的玳瑁作祭品,可见殷王朝本身并没有玳瑁,此玳瑁应来自于玳瑁为图腾的北子族。北子族发源于山东渤海湾附近,是以渔猎为生的古族,对商朝一直有朝贡,后迁移至湖北江陵和湖南洞庭湖沿岸地带,继续从事渔猎活动。《禹贡》篇所指之“九江”即为北子族后期生活的地方。1961年,湖北江陵万城从一古墓中出土一批西周前期的铜礼器,共17件,成批的标明“北”、“北子”,证明北子族曾在这一地区生存、活动过。《尔雅·释鱼》:“涪陵郡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玳瑁,俗呼为灵龟,即今(晋代)蠵龟。”

  玳瑁一词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当为《淮南子·泰族训》:“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此处的“玳瑁”实指“玳瑁的甲壳”。玳瑁别称“文甲”,或曰“瑇瑁”。《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翡羽之珍,盈于后宫。”颜师古引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

  二、琅玕

  厥贡惟球、琳、琅玕 (虞夏书·禹贡)

  孔传云:“琅玕,石而似玉。”《尚书易解》:“郑玄曰:琅玕,珠也。”《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琅玕,似珠之玉。”可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其为珠玉类的美石,可加工成珠状,但其质地,其本原的材料却不得而知。

  《淮南子·地形》:“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琼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山海经》亦云:“昆仑山有琅玕树。”两帙皆云琅玕来自于琅玕树,碾而为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青琅玕》:“时珍曰:琅玕象其声也,可碾为珠,故得珠名。〔集解〕:据诸说,则琅玕生于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间……其云生于海底纲取者,是珊瑚非琅玕也。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亦有碧者。今 *** 地方出一种青珠,与碧靛相似,恐是琅玕所作。”又云“珊瑚生海底,五七珠成林,出为变红色者为上。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碧色者亦良,昔人谓之青琅玕。”李时珍以产地、颜色将琅玕分为两类似可商榷。《灵异兼图》云:“琅玕青色,生海底,以网挂得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击之有金石之声,与珊瑚相类。”实际已经指出从产地、颜 *** 分琅玕、珊瑚没有任何意义。珊瑚可能是出产地的命名,而琅玕则是转运后的称呼。

  今文《尚书》所贡之琅玕应来自于西域地区,考古发现已经证实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西部地区就与西方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西方的珊瑚就以珊瑚珠的形式流传到我国。1983年在新疆哈密地区七角井细石器遗址采集到一件珊瑚珠。据专家推测,七角井细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左右。珊瑚是一种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浅海的腔肠动物,新疆地处内陆,本身不可能有珊瑚原料,只可能外来。说明早在一万年前,新疆就与沿海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往来关系。雍州是中西方经济交往的中间站,所贡之琅玕当来源于西方。因珊瑚性脆,不便于长途携带,加工成珠状物不仅美观而且轻便。但几经辗转之后,其本身的产地、颜色、外形、制造过程遂磨灭不清,事物的本质越发为事物的外形所掩盖,珊瑚珠到达中原地区之后,人们只能根据其外形判断其“似玉”,由西方传入而推测其“生于山崖”之间,后人以讹传讹,琅玕之实终不可知。[2]

  三、大贝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周书·顾命)

  《尚书·易解》:“大贝,如车渠,散宜生取之于江淮之浦。”《文选·木华海赋》:“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李善注引《琴操》曰:“纣徙文王于羑里,择日欲杀之。于是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以献,纣立出西伯。”可见“大贝”在上古应为稀世之珍宝,否则贪得无厌的商纣王也不会轻易动心,赦免文王之罪。

  殷商时代的物质交换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日渐增多,部分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海蚌等物品,其来源除赠送、进贡及征集外,也有商人长途贩运而来的。贝壳曾在此段时间内暂时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说文·贝部》:“贝,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古者当为夏殷之时。卜辞中有“赐多女有贝一朋”,金文中亦有“王赏戍嗣子贝七朋”的记载。商代货币的主要形式是贝也为出土的文物所证实。河南省郑州白家庄早期的商墓中出土海贝460多枚,小屯殷墟王室墓中发掘贝壳六千多枚,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墓中发掘贝壳三千七百余枚。贝壳取之于海,夏商两代的主要活动地区在我国东部,近海或离海不远,贝壳容易获得,加工成货币单位,便于流通。贝有大小之分,小贝价值小,大贝自然贵重。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小形贝6880多枚,而大贝只有一枚。足见大贝价值巨大,可称为无价之宝。

  在古代商业贸易中,贝壳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但在某些情况下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一些富裕的奴隶主为了积累财富,将贝壳储藏起来,就如同储藏玉器、青铜器一样。因贝壳是财富的象征,一些奴隶主就佩带贝壳来炫耀自己,如同我们今天佩带金银首饰品。普列汉诺夫说:“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3]贝壳由一般等价物继而成为装饰品也说明了人们审美的发展过程。

  四、蠙蛛

  淮夷蠙蛛暨鱼 (虞夏书·禹贡)

  郑玄注云:“蠙蛛,珠也,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孔疏:“蠙是蚌的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为珠名。”可见蠙珠即蚌珠。《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蠙珠,蠙蚌所产之珠。”蠙珠即珍珠,为蚌壳内所生的球状物,形圆如豆,色白如银,清丽可爱,是很珍贵的装饰品,又可做药用。《说文·玉部》曰:“玭,珠也。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蠙,《夏书》玭从虫賓。”《大戴礼记·保傅篇》云:“玭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根据《说文·玉部》上说的“《夏书》玭从虫賓”可知,玭珠就是蠙珠,而卢辩的注解认为“总曰玭珠,而赤者曰琚,白者曰瑀”,是以蠙蛛为玉珠,与郑、孔之说不同。有学者认为,从现在发现的商周佩玉来看,并未见有用蚌珠的,所以怀疑蠙蛛即为某种玉珠,大可不必。邵望平氏《九州风土考古丛考》云:“蠙,应是泛指与鳄需要相同生态环境的一组淡水厚壳蚌。黄河下游史前至商代遗址里,厚壳蚌多有出土……在商代墓葬中往往发现有许多蚌质团形或其他形状的有孔或无孔的饰件称为蚌泡、蚌珠者。”[4]这里的“蚌泡或蚌珠”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珍珠”。珍珠的主要矿物成分有90%是文石——碳酸钙,此外还有少量的有机质氨基酸和水分,文石是极不稳定的,难抗水溶,却易变为方解石。专家认为珍珠经历60—70年就会渐渐失去光泽,至100年就会“寿终正寝”。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见到前代的实物而妄断事物的有无。

  五、玉

  我国是世界上有着自己独特玉文化的国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玉文化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早在史前时期玉器就已成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灵物。《说文·玉部》:“玉,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胡小石先生《说文部首》:“古玉或贝,皆以丝绳贯之,‘王’象玉或贝之平置侧形也。”今考古发掘,周原周墓葬有,状之物出土,是为确证。《说文》云“象三玉之连”,取数於三,(历史论文 www.lishirenzhi.com)包众玉也。由于上古的认识能力低下,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将一切归结于天神、祖先。只有对祖先进行祭祀,才能保证自己安宁。祭祀的操作者为巫,而祭品则为玉。《说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先民认为巫能沟通人与神两界。《易·巽卦》:“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孔颖达疏:“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许君所云“无形”,当为神言。商承祚《殷墟文字》则以“”(后编下), “藏龟”为巫字。陈邦怀《殷契小笺》云:“此从冂,象巫在神幄中用两手奉玉以事神。”其说可从。在古人的观念中,“玉”神秘莫测,可以与神灵相通。所以古代巫师们用玉来祭祀神灵和祖先。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六千前的大汶口文化, 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以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随葬玉器比比皆是。

  正是因为玉在中国文明发育、奠基的过程中发挥过支柱性作用,所以它才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过程并一直占有独特的地位。夏商至西周时期,玉在实施国家祀典、规范统治礼仪、昭示社会等级等方面承载着多重职能。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不断证实玉器在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玉的使用上,祭祀用玉先于装饰用玉。《山海经》中有近二十处记载祭祀用玉,但仅有两次提到佩服用玉。书中记录的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帝王和英雄,只有夏后启佩玉璜,而那些处在夏后启以前的神话传说,却没有任何人佩玉。商周时期,装饰用玉在玉的使用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祭祀用玉则退居末席。今文《尚书》中玉凡12见,只有1处为祭祀用玉。

  1、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周书·金縢)

  孔传:“周公秉桓珪以为贽,告谓祝辞。”《尚书易解》:“璧与珪,皆瑞玉。”《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璧,圆形的玉。珪,上圆下方开头的玉。古代祈祷必用珪璧。”璧是环状的扁平圆玉块,珪是上为三角状,下为长条矩形的玉块。邓淑蘋《古玉的认识与赏析》云:“璧是最重要的祭品,竖立于坛上,用以依附自天而降的祖灵;圭是最重要的瑞器,主祭者执于手中,以表彰自己的身份。”[5]

  2、辑五瑞(虞夏书·尧典)

  《周礼·春官·典瑞》:“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郑玄注:“瑞,符信也。”瑞是玉制的信物,是权力的象征。相传古代诸侯觐见天子时按照级别分别拿着五种玉器。《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郑玄注:“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谷璧,男蒲璧。”不同等级的贵族所持的玉也有严格的区分。天子将各诸侯之玉收集起来,用一种“瑁”套在五瑞上面来检验是否符合,朝觐完毕后又退还给诸侯。《尚书大传》云:“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谓以瑁覆在诸侯瑞圭上),故冒、圭,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复其圭。”“辑瑞”和“班瑞”的过程就是天子行使权利的过程。

  3、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虞夏书·禹贡)

  孔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尚书易解》:“圭,《说文·土部》瑞玉也。玄圭,玄色之圭。禹被赐玄圭,告其成功于天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衣黑衣,服玄玉。”此处之玄圭、玄玉,并为信物,犹如后世之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人们对玉的认知也不断加深。玉以其晶莹绚丽的色泽、清越悠扬的声音、温和润泽的外表等特点,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愉悦。玉的审美功能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4、厥贡惟球、琳、琅玕(虞夏书·禹贡)

  5、瑶、琨、篠、簜、齿、革、羽 (虞夏书·禹贡)

  6、大玉、夷玉、天秋、河图,在东序 (周书·顾命)

  7、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虞夏书·皋陶谟)

  8、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 、罴、狐、狸

  (虞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中玉由全国各地进贡而来。如:扬州所贡之“瑶、琨”,雍州所贡之“球、琳”,越地之“越玉”,华山所产之“大玉”,东北出产之“夷玉”等,皆为璞玉。《孔疏》:“郑玄云:大玉,华山之球也。夷玉,东北之珣玗琪也。天球,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皆璞,未见琢治,故不以礼器名之。”商周帝王所用之“玉笏”就是用球玉制成。《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此外还用球玉制成乐器。《虞夏书·皋陶谟》:“戛击鸣球。”《禹贡锥指》:“特磬以玉为之,堂上之乐也。鸣球是已成之磬,其未成器者谓之天球,言天然之球也。郑玄‘色如天’,非是。雍州所贡当为磬材,未经琢治者,故传释‘天球’,以此实之。不然,则豫(州)贡磬错,将安所用耶?” 由祭祀用玉向装饰用玉的转变,表明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人们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生活。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一玉戈,约长62厘米,援长48。8厘米,胡长10。1厘米,形体巨大,制作精良,并非实用器,属于礼器。玉由祭器到礼器的过程说明商周时期玉的职能已发生了转化,玉器本身附着的更多是一种信用,一种证明。

  文献记载商周时期的玉器数量已相当可观。《逸周书·世俘解》:“商王纣取天智玉、琰玉,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校为“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虽不为确数,但仍可窥其一般。这一时期玉器的种类相当齐全,大致可分礼器、仪仗、工具、装饰艺术品及杂器等类。已采用圆雕、浮雕等先进工艺,玉器切割整齐、琢磨光润、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随着时间的发展,名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通过文献考古与田野考古相印证的方法来研究上古名物的形制、性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名物本身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文献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徐云峰:《商代廪、康卜辞中之玳瑁及其他》,《农业考古》,2002年第1期。

  [2] 吴勇:《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珊瑚及相关问题》,《西域研究》,1984年第4期。

  [3]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北京历史认知网书店1973年版,第93页。

 

  [4][5]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20、1227页。

今文《尚书》珍宝名物初探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8.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随机推荐

  1. 生日祝福语_浓情生日祝福语_生日语录

    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轻轻一声祝愿,胜过千言万语,当敲响你生日的钟声,别忘了我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将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您拥有365个美丽的日子,衷心地祝福你生日快乐!

  2. 梦见女人与女人接吻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与女人接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与女人接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保安族简介

      保安族简介  保安族,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临夏 *** 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保安族地区位于甘肃西南部,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

  4. 生日祝福语_长辈生日祝福语短信_生日语录

    长辈生日祝福语短信1.热烈祝贺你的生日,捎给你我对你的爱,也寄来一件小礼物。祝福年年深,短信表我心,妈妈生日快乐!给长辈的生日祝福短信。长辈生日祝福语短信1.你以爱心为我们建一个温馨的世界,祝福你,我亲爱的母亲,生日快乐!

  5. 为什么用“学富五车”形容饱学之士?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

  6. 梦见牙齿断掉_周公解梦梦到牙齿断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牙齿断掉好不好

    梦见牙齿断掉是什么意思梦见牙齿断掉意味着,这两天你身边的人总是主意多多,看似思维活跃,但却往往不切实际。周公解梦关于"牙齿断掉"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牙齿断掉是什么意思梦见牙齿断掉的吉凶:境遇安定,平顺幸福,能排除困难,广得人助,而得到名利双收之大成功,生活安逸,可惜因成功运不理想,是以向上伸展产生障碍多端,只能维持原有旧日之成就现状而已。

  7. 小傻子伊凡奴希卡

    以前有个小傻子伊凡奴希卡,他虽然是个美男子,但是不论他做什么,都做得很滑稽,不像一般人。有个农民雇伊凡奴希卡去帮工,自己准备带妻子进城去;他临走时向伊凡奴希卡说:>“你留下来看管孩子吧,要给他们吃饱!”>熊把伊凡奴希卡领到自己的窝里去。伊凡奴希卡一边走,他扛的那扇门一边不断挂住松树。>伊凡奴希卡问母熊:>“大婶,瞧见孩子们没有?”>“不知道,”伊凡奴希卡说。伊凡奴希卡问他们。

  8. 带有统字的成语

    包含有“统”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统筹兼顾——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一统天下——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创业垂统——创业:创建功业;垂:流传;统:指一脉相承的系统。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不成体统——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9. 大Hadron Collider是否否认鬼魂的存在?

    “KDSPs”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大多数普通公众可能并不知道这些迷人的,但不幸的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神秘发现。在这一点上,至少有一位物理学家认为,LHC事实上证明了鬼魂的存在。

  10. 古代最忠心的太监,皇帝说尝人肉的味道,他却把儿子 ... 了,最后活活把皇帝饿死了

    >>竖刁的所作所为,也着实让齐桓公感动了一把,不仅高官厚禄,还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竖刁,史称公子刁!>>可离了这三个奸诈之徒,齐桓公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感觉生活都变成黑白的了,将三人赶出皇宫没多久,便又重新接了回来,没想到这三人却成了齐桓公的催命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