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经简介

  中国的「五经」通常与「四书」合称「四书五经」,但事实上四书与五经定名的时间差距很大。四书分别为《论语》、《孟子》、《中庸》与《大学》,五经则为《诗经》、《尚书》(又称《书经》)、《仪礼》、《易经》与《春秋》。四书是南宋时的大儒朱熹从《礼记》中的《中庸》与《大学》两篇,单独取出而成书,配合《论语》与《孟子》,集结并注解,合成《四书集注》,才有「四书」的名称。

  五经是战国时期由「六经」演变而来,六经是五经加上《乐经》的总称,由于《乐经》很早就亡佚不存,内容与亡佚的年代也皆不可考,所以现在只存有这样的名称,内容有些什么已全然不知。到了汉代,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正式订定「五经」之名。随着时代的传承以及内容的考察,五经一般被视为中国最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五部经典。就思想的系统而言,四书是探讨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多为义理、哲思、道德的记载;五经则包含文学、历史、典章制度、义理等范畴,虽然并非直接记载儒家思想,但在精神上,却是儒家思想的延伸。以下分别说明五经的内容。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也可说是第一部文学作品的集结。既是诗歌,原本应可入乐,但乐谱已失传,只能从文字内容了解其风格、文采与思想。总共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共计有305首诗,加上6首有篇名而无内容的诗作。

  依照风格分类,则是〈风〉(为十五国风格的曲调)、〈雅〉(分〈大雅〉、〈小雅〉,指朝廷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为宗庙祭祀的音乐)。《诗经》中的每一首诗歌皆各有特色,或者反映风土民情、或者纪录各种情事,然而在《论语》中,孔子提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这段话为整本《诗经》的思想倾向定下标准,就是皆符合于正道、真挚的情意,而无 *** 、杂念,也因此被视为可以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之一。

  二、《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史书,相较于《诗经》是诗歌著作而言,《尚书》则是最早集结而成的散文著作。相传是孔子所编,原本有100篇,分为〈典〉、〈谟〉、〈训〉、〈诰〉、〈誓〉与〈命〉六类文体。秦始皇焚书之后,仅存29篇,其中〈秦誓〉仅存篇名而无内容,实际留存的只有28篇。

  由于焚书的关系,到汉代时期,曾任秦朝博士官,且为汉朝经学家的伏生,凭借记忆与口耳相传的方式,(www.lishirenzhi.com)传授给欧阳生与张生等学生,之后纪录下来,成为所谓的「今文尚书」。

  到汉武帝末年时,鲁恭王毁坏了当时孔子遗留下来的住宅,从房屋的墙壁中找到一本《尚书》,内容以秦朝时期的蝌蚪文撰写而成。之后经由孔安国对照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发现,这个版本多了16篇,整理之后定名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今已亡佚,如今市面上可见的版本为《今文尚书》。内容主要是夏、商、周时期的文献汇编,包含君臣之间的对话纪录、文诰、誓语,以及史事的记载。

  三、《仪礼》

  《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是了解中国先秦礼法、制度、仪节、生活规范、习俗等的重要著作。《仪礼》最早称为《礼》,至少在西汉仍以此名,何时改为《仪礼》则已不可知。「五经」中的《礼》应为《仪礼》而非《礼记》。原本《仪礼》共有56篇,但如今流传的《仪礼》仅剩17篇,依序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仪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与〈有司第十七〉。

  由篇名已可略知其内容,主要在于记载朝堂之上,各种官阶、活动的礼仪、规范,以较为广为人知的〈丧服〉为例,为表丧失亲人的哀痛,依据亲疏远近之别,而定下各种应服丧的时间与规定,例如:「斩衰」,服期为三年,当最为亲近的人过世时应服的礼节,如国君、父亲过世,是丧礼之中最重的一种;「缌麻」,服期为三个月,是服丧期最短的一种,如族祖父母(祖父的堂兄弟,古时通常以男性为主)、族父母(伯叔父)等过世时所服。

  四、《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占卜之书,起源大致只能以传说为主,通常说是远古伏羲氏创立八卦,中间几经编纂,到周文王时整理完成,所以又称为「周易」。内容是藉由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整理出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世间的状态与变化,以干、坤、震、兑、艮、离、坎、巽八个卦名收摄,分别对应天、地、雷、泽、山、火、水、风等自然现象,再以各种搭配的结果,去推衍出世事的变化与吉凶祸福。

  《易经》的结构由卦名、卦象、卦辞与爻辞,卦象是以符号表示卦名,一个卦名用三条实线与虚线排列而成,如下图所示:

  卦辞相传由周文王撰写而成,是用来解释卦象的文字;爻辞则是用来解释卦辞的文字,据说由周公撰成。到孔子的时代,为《易经》的内容再次阐释,编写了十篇注解,称为「十翼」。后来十翼被称为「易传」,通常被视为与《易经》密不可分,现今所说的《易经》,往往是两者的合称。

  《易经》原本是依据自然现象来对应世事的变化,在思想上较为直接的连结,似乎与道家、阴阳家,乃至于后起的道教之类较为近似,此书确实也常被用以解释、推算一些神秘而不可知的现象。然而,由于卦、爻辞与《易传》的加入,在解释卦象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道德劝说之类的文字,加上后人整理其中的思想意涵,于是也有人认为《易经》的核心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类似于道家、阴阳家的说法,只是用于符合儒家劝导人们成圣贤的方法。

  五、《春秋》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东周前期鲁隐公元年(周平王49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14年(周敬王39年,公元前481年) ,主要围绕鲁国与其它各国之间的关系,分年记事。相传由孔子所做,但当时鲁国已有记录历史的传统,所以较为可信的推论,应该是鲁国史官编纂之后,再由孔子修订。

  《春秋》原文如今已不可考,要了解《春秋》原文与大意,除了可从《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考究之外,还可从一些先秦的著作获知其贡献与价值。如《孟子》脍炙人口的两段话:「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知孔子就是因为担心世道不彰,善心善行不存,所以在《春秋》之中,批判诸侯昏乱无道、攻伐兼并之类的事情,借此提醒世人,提振奉行道德的风气。

五经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2.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3. 卢植:乱世中的人格楷模

    作为中国最出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给读者的印象,是擅长描述人物的智力与勇气。事实上,三国的道德水平也不低。

  4. 书生出上联「 ”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看神童纪昀如何有力反击

    要说清朝有名的神童,那不得不提纪昀了。纪昀,字晓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直隶献县人。

  5.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6.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7.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8.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9.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10.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随机推荐

  1. 齐心诚念,遥解灾厄

    从前后周时,京师的大追远寺,住了一位沙门僧实。他俗姓程,是咸阳人,平常颇有道德。他命令僧人各备香火。大家准备好香后,问他原因。他逝世后,朝廷和民间无不表示哀恸和追悼。(按)一念的诚心能够使香烟和梵呗,瞬息之间,传到千里之外,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体悟唯心的道理。

  2. 梦见鱼咬我手背

    周公解梦梦见鱼咬我手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鱼咬我手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成语故事_成语“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战国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吞并一些国力较弱的小国。有一次,秦惠王召集张仪和大将司马错讨论攻灭蜀国和韩国的问题。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则主张伐韩。秦惠王让他们各自说说其理由。 张仪说:“韩国...

  4. 什么是二十八宿

    什么是二十八宿星宿,即星座。古人将四象中每象分七宿,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查、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展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5. 啥梦境预示你将遇恶人 -周公解梦

    知梦而知人性,解梦堪比先知。下面解梦网从周公解梦方面,哪些梦境预示你会遇到恶人。啥梦境预示你将遇恶人1、梦见自己被狗咬排除梦者本人近日要和狗接触及有被狗咬历史的案例。此梦预言事业会因恶人受损。此梦预言两口子的关系会因恶人受损,主要危及爱情基础。此梦暗指梦者遭遇恶人施加的巨大压力,导致梦者食不能甘味,睡不能安寝。八大梦境让你厄运缠身-周公解梦

  6. 朋友圈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爱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宠物,你的事业,你的理想。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急不得,急不得。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

  7. 谁都不是谁的谁

    谁都不是谁的谁美文精选一:谁都不是谁的谁有些事儿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只能自行了断花开是灿烂,花谢是从容,谁说风过无痕,我看见有花瓣在优雅的飘落站在十字街口何去何从?正因,谁都不是谁的谁,以前飘过,给过彼此些许的温暖与感动,聪明的,当作多年之后的追忆,而不是此刻的牵绊与羁留。

  8. 霉运连连,看一下

    霉运连连,看一下>有人所做之事不易成办,经常遭到违缘,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话,即使他天天祈求护法,护法圣众亦不会帮助他,反而会对这种忘恩负义之人耻笑不已;而一旦失去天众的助推,一个人就会变得像一具僵尸一样,没有任何人愿意瞥上一眼。因此,在法界上永远不会倒下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比如,一个人给另一人1杯水,下一世那个人还他2杯水,再转世他又给那个人3杯水……

  9. 止滑

    >马祖眼中浮现笑意:>“石头路滑哟!你可知道他是有名的利机锋?诸法不可言说?诸佛都在心头,恐怕你还没学到什么,就先东滑西倒了!”马祖一面摇着头,一面呵呵开示:>“早跟你说石头路滑,你偏要执着表相,不能用己心去接师心,难怪悟不得。石头说‘苍天苍天’,苍天不就是虚空吗?苍天不就代表自性吗?石头的佛法不就是虚空自己吗?”

  10. 为鼠说法

    为鼠说法慈惠法师的父亲张辉水老先生博学多闻,以持诵《金刚经》为日课。学佛多年的张老先生每天一有空,就搬张凳子坐在笼子旁,对着老鼠恭诵《金刚经》,有时也和他们说法:「你们啊!就是因为前世起惑造业,今世才感得鼠身,不过,一念诚心的忏悔,就可以灭除三世罪业。记得,要发菩提心、慈悲心、无颠倒心、无妄想心,将来才能离苦得乐……。」儿女们起初对于父亲的举动一点也不以为然,总觉得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