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

四次灭佛历史重演雷同结局

四次灭佛历史重演雷同结局中国历史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四次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如果不是这样,再灭佛法,大唐盛世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北魏太武帝灭佛,44岁暴死,两个儿子被殃及丧命。北周武帝灭佛更甚,35岁暴死,儿孙和整个宇文皇族被灭门,杨坚复兴佛法,随之开创了开皇盛世。唐高祖的灭佛诏,被唐太宗所废止,可谓明智之至。历史循环的规律,又在此时重现了。

崔浩逝世

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族诛崔浩逝世。>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拓跋晃是怎么死的?不是忧虑而死,因为谋反所致

北魏拓跋晃,其实不是忧虑而死,因为谋反所致,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拓跋晃作为北魏的皇太子,他的死因确实是个谜,因为历史上记述他是忧虑而死的,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说明了拓跋晃准备举兵造反。拓跋晃忧虑而死是一定事实,但主要的原因是他准备谋反所致。关于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不做论述。毕竟问题是问拓跋晃之死,死于父子的权势相争。

拓跋焘为什么要 ... 拓跋晃?他发现了是你们

无独有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自己的太子拓跋晃之间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拓跋晃私自扩充东宫军队,已经超出了拓跋焘的容忍范围,他下令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这让拓跋晃非常恐惧,于是,他开始密谋发动政变,而他的这一政变阴谋却被拓跋焘发现。在诛...崔浩和拓跋晃的同时,拓跋焘是否想到他也击垮了自己?凶手就是在拓跋晃之死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宦官宗爱,他担心为拓跋焘所...,为了自保,开始密谋要...死拓跋焘。

历史上真实的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拓跋焘你了解多少?官员不敢隐瞒,立即向拓跋焘汇报。酒、财、色都是佛门严格禁止的,拓跋焘见了,更为震怒。拓跋焘认为佛经与佛像是和尚借以欺骗人的东西,必须一起毁灭。太子拓跋晃是崇佛的,多次劝谏无用后,利用他在平城监国的权力,让留台推迟发布了诏书。但在拓跋焘去世前,佛教始终不敢抬头。

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 如何评价长孙嵩

长孙嵩>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司徒长孙嵩听了大不高兴,就向太武帝告状,说王慧龙是从南方归降的,崔浩叹服南人,是"有讪鄙国化之意"。其实在此期间,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崔浩的悲剧,但是他自己感觉不到,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才略及拓跋焘所宠任,专制朝权。拓跋晃不同意,崔浩固执己见,最终把他推荐的人派出去任职。>如何评价长孙嵩>崔浩:“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

高允:直言不讳,一位情操高尚的史官!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图高允画像>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

王慧龙指腹为婚的故事 如何评价王慧龙

王慧龙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名将,他担任过宁南将军,荥阳太守,在郡十年,农战并修、大着声绩,撰有帝王制度十八篇,颇有功勋。王慧龙娶崔浩的侄女为妻,留下了指腹为婚的故事。王慧龙指腹为婚的故事《魏书》列传第二十六记载,崔浩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曾为王慧龙妻与卢遐妻指腹为婚。>如何评价王慧龙>崔浩:信王家儿也。

说实话的高允

>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我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几千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