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名流与名士

名流与名士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实际上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未出者。>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其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高人”不齿。

吹牛大王历险记

导读一>《吹牛大王历险记》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幽默作品。这些结构松散的故事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讲的,这大概就是后来的《吹牛大王历险记》的雏形。1785年第一本《吹牛大王历险记》以《敏希豪森男爵俄国旅行、打猎奇遇记》为名在英国出版,没有作者署名。二百多年来,《吹牛大王历险记》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幽默作品已经成为经典,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后来被考证为英国版《吹牛大王历险记》的原著作者。

矮人国

我免尊姓荷,免大姓丽.">刘文又微笑着说:"我很喜欢帮助上进的人,我很愿意帮助你,你愿意吗?">"当然乐意.我写了几本诗歌,对联,小说,儿童故事,肯定有写得不如人意的地方,又不知哪儿写错了,希望能得到你的指点.">"好的,你明天拿一本来,我认真仔细欣赏,有不对的地方,我给你批示.">"谢谢!

重视文献重视实地考察,三人共谈历史学家李兴盛

李兴盛成为我尊敬的历史学家。他把“流人”研究带进全新阶段,成为史学一个新学科。李兴盛又是一位关怀现实的历史学家,热心于运用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他说,李兴盛不仅重视文献,也重视实地考察。作为研究历史学的同行,李随安认为李兴盛是一个作品丰富、作品档次很高的学者。中国流人史则是研究、阐述中国流人这一个体与社会群体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规律的学科。

社会文化史史学研究的又一新路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内社会文化史研究取得的进展,本刊特邀刘志琴、梁景和、李长莉等在这一领域辛勤开拓、颇有实绩的专家介绍有关情况,向读者朋友释疑解惑。社会文化是客观存在,运用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和层面会发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和内容,因此开展社会文化史研究,具有推动史学发展的实际价值和意义。“社会文化史”20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这样一种以跨学科交叉视角研究历史的探索与尝试。

专访二月河“我为什么歌颂康熙雍正乾隆”

沉寂一年多的二月河近日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位昔日的“帝王历史小说专业户”开始尝试剧本创作。>我为什么要歌颂康熙雍正乾隆,因为他们对于当时民族国家的团结做出过贡献。

唐德刚口述史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一扇窗

虽然唐德刚搞口述史完全出于偶然,最终却成为这方面的开创性人物和大家。>唐德刚口述史著作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李宗仁回忆录》。这就是唐德刚先生脍炙人口的“历史三峡”论了。比如,唐德刚替胡适写口述史,胡的口述部分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内容全靠他自己找材料加以补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氏作品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唐德刚先生那部构想中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永远成为一部未定稿了。

专家探讨柏杨与通俗历史他告诉我们怎样读历史

前不久,数位专家对于柏杨的通俗历史写作,以及本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王学泰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苏里万圣书园总经理>雷颐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解玺璋文艺评论家>杨小洲书评人>史杰鹏北师大古籍所《亭长小武》作者>★采写/《小康》特约记者张弘>柏杨先生告诉我们怎样读历史>王学泰:我读过他的《中国人史纲》,还有这个《通鉴纪事本末》等著作。

史学大家金冲及我的书没有“选择性失忆”

>我没有“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记者:您参阅了他人无从得见的大量珍贵资料,能否透露一下当时的心情?在中国大陆,...是失败者,但它做得好的事,我也没有“选择性失忆”;它做得不好的事,我也不必为了貌似“公正”而“选择性记忆”。就在...内,林彪当然是坏人,对他以前的功绩,我也没有“选择性失忆”。

杨天石理想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科学院荣誉学部...,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化史。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近代史文存》等。>我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当作家或诗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北大诗刊》出版了,我的诗却并没有发表。因为团委会审查,认为我的诗感情不健康,这是最初的一个打击。我觉得,理想的学术生态,从宏观的方面来说,就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