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江山的?

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尽管如此,但还是有许多事情让人疑惑,比如司马懿是怎样一步步夺取曹魏江山的?在司马懿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阴谋诡计,甚至包括司马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最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墓主不是帝王是公主?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又有新发现

曾获得「”2016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殊荣的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从发现之日起就备受关注。不仅因其极高的墓葬等级,更加牵动人心的是对其墓主身份的各种猜测。一时间,帝王说、皇后说,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却一直无法定论。5月30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再次探访了此处大墓,并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对于墓主身份又有了新的发现。墓主之谜这次是否可以解开?墓主非帝非后,而是不足周岁的公

为什么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投降却被封为归命侯?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最终,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来说,天纪四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司马懿最长寿的弟弟司马孚,帮司马懿夺权,却为何不愿背叛曹魏?

司马懿父子通过极致的权谋手段,从曹操后人手中夺到大权,因此而背上了谋权篡位的...名,甚至连司马懿的亲弟弟都不愿支持兄长的这种做法,这个人就是司马孚。后来司马孚虽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安平王,却至死都以魏国大臣定位自己。司马孚虽然始终都对曹魏表现自己的忠心,却也曾在高平陵事变中帮司马懿夺权。这似乎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忠于曹魏政权,另一方面却又帮助司马懿谋取曹魏大权。那么,司马孚为何不愿背叛曹魏呢?

曹魏政权为何从内部灭亡?是谁断送了曹操的基业?

在古代军权是最大的筹码,有了军权、政权自然也会受到认可,可见这时的曹爽是个非常有决断的人,一时间隐藏在魏国最大的权谋家司马懿,被曹爽拖到了局外,形成曹爽一人大权在握的局面。正月初十,在小人物张当的告发下,曹爽等人便成了反贼,司马懿下令将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全部逮捕,并立即屠灭其三族。可惜,他在权力和奢侈的物质生活中完全迷失了自我,应该说,曹魏政权实际是葬送在曹爽之手。

缪钺:谈谈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封建史书「”二十四史”中的一部。《三国志》有它的长处,但是也有缺陷及应当批判的地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二三三至二九七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在蜀汉时,作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蜀汉灭亡之后,出仕晋朝,为佐著作郎、平阳侯相、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官,又曾兼任本郡中正。公元二八年,晋灭吴。自汉末以来,分崩离析,三国鼎峙,至此复归统一。这时陈寿四十八岁,他开

姜维投降蜀汉后,其家人结局如何,曹魏的做法出乎预料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发生在诸葛亮施展「”空城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关兴和张苞。原文如下:(诸葛亮)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

曹魏不过三代帝王,为何衰败至被内部司马氏吞噬?此人最为关键

东汉末年曹操参加群雄逐鹿,曹魏势力自此成。谁曾想,曹魏不过三代帝王,百年不到,竟衰败至被内部司马氏吞噬,让人费解。此人存在是最为关键的。魏王曹操离世后,世子曹丕即位,不满足王爵和王国的称呼,继而代汉。另外,逐渐将已经趋于腐朽的察举制淘汰。可惜,曹叡当了十三年皇帝又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曹芳七岁继位魏帝,主少国疑之际,士族代表司马懿和宗室代表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是曹魏名将曹真之子。

国无昏君,王朝亦灭,究竟为何?

王朝兴衰,沧海桑田。魏国此时表面上作为一个中央王朝的附属国而存在,可实际上却享有很高的独立权。曹爽此人无德无才、贪婪无比,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在朝廷上的威望,都根本无法与司马懿相匹敌。西晋灭吴之战示意图曹魏的历代皇帝中没有昏庸无能的君王,但曹魏为什么会灭亡呢?如此一来,魏国朝堂的力量此消彼长,司马家族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