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魏延暗 ... 诸葛亮胆怯,不敢用子午谷奇谋:1300年后大英雄实力作死

诸葛亮与魏延作为蜀汉后期,...才能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兵出子午谷的问题上,有了根本性的分歧。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首先,关于子午谷奇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其一,《三国志》说: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时,多次提出分兵1万,两路同时出击,并在潼关会师。

竹林七贤:闲来放浪形骸,若癫若狂,只为避乱世、躲司马

「”竹林七贤”在历史上小有名气,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竹林七贤”,其中的部分人又说不出七个人都是谁,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嵇康和阮籍。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颜值担当,长得非常帅,有一个成语叫「”鹤立鸡群”,出自晋代戴逵《竹林七贤论》,说有人在大街上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竹林七贤”的另一位王戎听完笑了,说我就喜欢你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你要是见了嵇绍他爸嵇康,你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鹤立鸡群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没有大臣站出来阻止他?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高平陵之变是后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事件,彻底奠定了司马氏日后取代曹魏的基础。而关于高平陵之变历来也有许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没有大臣站出来阻止他。

屯田不是你情我愿,曹魏屯田制为何不能长期推行?

一、首倡之时东汉末年,军阀长期混战,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粮食短缺,用曹操的话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一带实行屯田,这是曹魏屯田制正式确立的时间。屯田制的推行需要一个酝酿的过程。一般认为,曹魏阵营中最早提倡屯田的是枣祗,严格说来,最早提出屯田战略的可以追溯到毛玠。毛玠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曾提出「”奉天子以令

拼将一死报主恩,残阳如血战孤城。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到底是什么

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热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争论点之一。赞同的人说,魏延奇谋可定关中,惜乎诸葛亮不用,错失大好时机。反对的人说,此计太悬危,成功概率太低,幸亏诸葛亮不用。我个人的意见是,不管此计用与不用,诸葛亮、魏延都没有错。魏延献计是本分,诸葛亮采纳不采纳是应该,没有谁对谁错之说。但我们还是要剖析一下这个「”子午谷奇谋”的本质,看一看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

蜀汉阵营中的官二代为何普遍不如曹魏?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今天我们来谈谈蜀汉和曹魏的「”官二代”差距问题。私以为与家教无关、与基因无关、与父母无关、与个人禀赋无关……蜀汉政权不是只有先主刘备的儿子过于平庸,而是整个集团所有的二代人物都不超群。重复一遍,蜀汉阵营里的所有顶级人物——从刘备、诸葛亮到关羽、张飞、庞统、蒋琬、费祎等,他们的儿子们都不怎么出众。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绍、庞统之子庞宏、蒋琬之子蒋斌、费祎之子

史上最牛父女,一个灭了曹操,一个毁了晋朝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病逝,贾逵被任命为治丧大臣。当时魏王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丕的兄弟越骑将军曹彰首先带兵从长安赶到洛阳,意欲抢夺曹丕的王位。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握了曹魏最高的政权,贾充转而投奔到了司马昭的麾下,并被任命为大将军司马。司马昭掌权后不久,就想代魏自立,但又害怕各地将领有异议。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当上了皇帝,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