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

百年回眸-近代四大家中的吴、黄、潘

百年回眸-近代四大家中的吴、黄、潘跫音远去,有如画笔,轻轻划过。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以画名于世,有元四大家之目: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以旷世之才,称明四大家;近世霞蔚飚起,也有四大家之誉,即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在近代四大家中,除齐白石外,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均为浙江人。在这条道路上,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的身影虽已渐行渐远,但声名所至,依然赞叹盈瞩。

当康有为徐悲鸿陈独秀说中国画衰败时 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等不服了!

民国朋友圈争论啥?中国画是画之进步,还是画之倒退?1917年,康有为发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论调,继而其弟子徐悲鸿发表文章推波助澜:“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与此同时,陈独秀更激烈地号召“打倒”“画学正宗”和“革王画的命”。这段争论,主要表现在三个特点:一...

迷信图录 投资书画一大误区

迷信图录投资书画一大误区伴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繁荣与火爆,制假贩假的手段也呈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之势,其中利用图录、著录进行蒙骗伪装吸引诱使藏家上当的手法当前在市场最显突出。总之,由图录、出版物引发的问题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已十分突出,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对此,书画收藏与投资者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常中求变以悟常 变中求变以悟变

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变以悟变《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处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

潘天寿题画诗抄

潘天寿题画诗抄读八大石涛二上人画展后妙运金刚腕,辟支演太阿。江南山水好,稳岂为逃名。极目天辽阔,怅然思不禁。论画绝句神妙无方迥绝尘,游丝风格至今新。偶忆婆娑十一鹤,摩天云羽绝尘埃。尽缘楷法名天下,画笔能从书笔来。孰信前身是画师,诗中有画画中诗。一片江南景色新,董源平淡白天真。高名大节千秋映,据德依仁百艺余。岂仅江南推第一,笔参造化墨通神。题拟石涛山水轴习俗派争吴浙间,随声相誉与相讪。

潘天寿论指画

潘天寿论指画指画,创始于清初之高且园其佩。偶于运笔中有未称意处,辄以手指摸绢素,以为涂改,世人因谓指头画,创于张氏,非也。高其佩指头画,喜作大幅,气势磅礴,意趣高华。然大体用小指甲画成,每于指线之转折,略见瘦硬预露圭角,故论高氏画风者,谓近吴小仙意趣,即指此而言。以生纸作大幅指画,每须泼墨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下,随墨汁迅速涂抹。指头画,以指头为画具,易粗不易细,尤宜注意于粗中之细。

"四绝"--漫话潘天寿先生艺术

"四绝"--漫话潘天寿先生艺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在艺术上主张“诗书画印”四者要有机结合,即提倡“四全”说,他自己正是这样实践的,且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堪称“四绝”。黄宾虹先生曾称潘天寿笔力能扛鼎,但略少韵味,吴茀之先生认为这可能是指潘先生少用淡墨渲染之故。正因为潘先生强调骨线,略少墨染成分,这正构成了他的艺术语言。今年6月是潘天寿先生诞辰105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成就卓著的中国画艺术大师。

论潘天寿先生对现代中国画教学的贡献

论潘天寿先生对现代中国画教学的贡献“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但我们从这句话里,是可以体会潘先生对中国画教学的重视与认同。事实上,除了国画创作外,潘天寿先生在中国画的教学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画学院教育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中国画的高等教学中,潘天寿先生倡导“中国画专业应把诗词、书法、篆刻等列为正式课程”。

潘天寿: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早期习画>1897年,生于浙江宁海县冠庄村。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10月17日到22日,"白社"第二届画展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1963年元旦,"潘天寿画展"由上海美协、中国画院主办,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在潘天寿主持下,学生马进良(敬良)等协助,美院正式成立书法篆刻科。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

潘天寿的学生有哪些 如何评价潘天寿

潘天寿潘天寿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经拜师李叔同等人,曾学习吴昌硕、石涛等人的绘画,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露气》《中国绘画史》等。潘天寿的学生有哪些>潘天寿先生逝世40周年,马其宽、孔仲起、王大辛、王林峰、李苇成、朱颖人、吴山明、张立辰、吴永良、应洪声、金林观、周洪海、钟育淳、顾生岳、徐震时、童中焘、程宝泓17位潘天寿当年的弟子,一起策划了这次展览,这也是潘氏弟子最大规模的一次“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