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董元奔|宋代:皇权衰落引发朋党之争,朋党政治持续贬抑皇权

原创文/董元奔(范仲淹像)「”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就是儒士的修身之道和人生理想,但是「”君权神授”致使君权至上,儒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总是被君权击碎。自魏晋时期起,门阀政治崛起,皇帝的神秘色彩不复存在,皇帝仰赖豪门治理天下。隋唐统一南北朝之后,初盛唐时期,皇帝仰赖名相治理天下,中晚唐时期,皇帝仰赖节度使治理天下。六朝和唐代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是君臣共治天下。宋代自立国伊始就实行文官政治,科举取士规模超过

王安石:纵使非议满身,你依然令我们感动

英国史学家汤恩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个宋朝,当然指的是北宋。因为北宋有《清明上河图》里的清平景象,有高薪养廉的公务员制度,有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有极为宽松的社会氛围,有令人向往的大国气象。在北宋极盛的时候,世界上70%的GDP在中国,80%的超级大都市在中国。泉州、开封和临安这些大城市,白天行人摩肩接踵,晚上流光溢彩,灯火通明。中国古代的唐宋八大家,光北宋就占了六家。他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多么痛的领悟

御史形象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审理",御史台查找到批评新政的"讥刺诗"一百多首,以及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按照御史们的审查标准,这首诗又有"诽谤朝廷"的嫌疑。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司马乐上任后,"尽废新法",但很多人认为王安石的免役法好于过去的差役法,建议保留。

王安石写诗1600多首,晚年却只吟咏这半首,他的常随都以为他疯了

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的顽强阻击,神宗不得已,接受了他的辞呈,让他回归金陵,这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王安石终于支撑不住了,再次坚决递交了辞呈,二次罢相,归隐金陵。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皇帝和宰相的最佳搭档,神宗和王安石当数第一。事实上,王安石改革的红利,一直到数十年后的徽宗朝,还在享受。王安石每天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往往想起那年除夕写的那首诗。朋友们,对于王安石这半首诗,怎么看?

杜牧、李清照、王安石,三位大诗人笔下,不同视角下的项羽之死

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绝句,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们对项羽乌江自刎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杜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态度,除了深深的惋惜,最主要的则是批评。在杜牧看来,项羽的人生是失败的,败在了狂妄自大,败在了不懂得忍辱负重,更败在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李清照则与杜牧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传说中的北宋1亿人口,要归功于王安石新法,特别是河南这项改革

宋朝素有富宋之称,但是富宋的外表下是对人民课以重税,对官员士绅过度优待,「”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除此之外,宋朝还「”不抑兼并,田制不立”,任由富民兼并侵吞贫民田地。这样的制度,无疑会导致...缺乏自耕农作为税源,执行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一、宋代河南居然有一片「”西大荒”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水利设施对于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要致富,先修路的话;那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治世能臣,你最崇拜的是哪一位?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治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然而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周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