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爱改名,改得自己都懵圈了~ 来源:微信公号「”好声量”王莽是个偏执狂,他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烦琐的奇葩政策,为了表示革新之意,还对西汉的行政地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地名这事不算罕见,历朝历代都干过,可谁也没王莽改得这么偏执。因为他是个狂热的儒家复古主义者,一心想恢复周制,所以改地名也改得「”应经”——我可不是心血来潮乱改的,都是按照经典书籍的指示来做的,有本可据!王莽当皇帝时期,郡从106个增加到116个,连改名带增加,他
中国历代王朝亡国之君的结局,天差地别! 闲话少说,直接上硬货:1、秦秦朝亡于秦王子婴。刘邦攻陷咸阳后并没有...子婴,可是项羽一来,马上就...了子婴,并烧了咸阳宫。枭雄和英雄的区别就在于此。王莽篡位后,并没有...孺子婴,而是将他长期软禁,禁止与人交流,与外界隔绝。孺子婴长大后成了小...一个,什么都不认识,连话都说不清楚。新莽灭亡后,刘婴被一支起义军立为汉室正统,后又被更始政权灭亡。
刺史和州牧到底谁是领导?为什么汉朝在郡县以外又设置了州?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机会已经来到,一篇《出师表》洋洋洒洒,感动了后来无数立志恢复故土的中国人,但显然没有打动蜀汉集团内部的另一个大佬——李严。奇怪的李严李严这个人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说他奇怪首先是因为他的政治定位奇怪。
王莽篡汉,多数汉室宗亲为何不但不反对,反而歌功颂德? 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汉,在行政区域划分上,都是「”封国”与「”郡县”并行,「”封国”即汉室宗亲的封地,这些汉室宗亲们「”封藩锡土”,「”临爵列民”,对汉王朝的政权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吊诡的是,东汉末年,无论是董卓乱政还是曹操秉国,在地方上不乏汉室宗亲拥兵反对,而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过程中,庞大的汉室宗亲群体却基本上集体噤声,甚至还有助纣为虐者。本着「”事物反常必为妖”的原则,我们来回顾西汉历史,分析一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 皇帝王莽一上台,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皇帝王莽还在中央新增了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同九卿。王莽的奇葩改革,落实到实践上就是折腾,不折腾就不舒服。新莽疆域在皇帝王莽的努力之下,中原帝国八成以上的郡和一半的县都改了名字。所以,王莽在官职和地名上在折腾,老百姓仅是徒增了麻烦,但经济改革就不一样了。
西汉中后期的五代皇帝:从汉宣帝到孺子婴 西汉中后期,从汉宣帝到孺子婴,五个皇帝一个皇太子,共传了五代,即: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堂兄弟、孺子婴。也就是说,西汉中后期,汉宣帝刘询及其子孙,共传了五代,但是,后几代不成器,被王莽篡位,结果,另一系统的刘秀,恢复了汉帝国,从辈分上说,刘秀相当于汉宣帝刘询的孙辈,当然,实际上从年龄上说他比汉宣帝的孙子汉成帝年龄要小很多,差了几十年。
汉宣帝刘询的庙号是王莽追尊刘秀重新认证,浅谈西汉的一祖六宗 把权力从霍家手中夺回来、中兴汉朝的宣帝刘询拥有的庙号中宗,是被王莽在平帝元始四年追尊的,到了后汉建武十九年又被光武帝刘秀再次确认重新认证。作者还特别注明说刘询的中宗庙号是光武帝刘秀追加的。这十五帝中不被承认的有刘恭、刘弘、刘贺三位,因此,传统多称西汉十二帝。十二帝中拥有庙号的就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高宗刘奭、统宗刘骜、元宗刘衎七位。其中太祖、太宗二位的庙号是景帝刘启追上的。